第三百三十九章 八角台(中)(第2/3页)

“没事,我的命大着呢,再说,我也不是自己去,带着人呢。”赵冠侯对这个大丫鬟虽然没什么感情,但好歹睡在一起,总要有些温存,在她脸上又亲一口“眼看要过年了,你自己会做饭,嘴上不会亏。等我去八角台之后,你要是闷的慌,就去城里买东西。不管是衣服还是首饰,喜欢什么买什么,就挂武卫前军的帐,我回来帮你结。”

次日清晨,孙美瑶早早起来,已经换了一身装束,头上的狗皮帽子,身上老羊皮袄,两杆左轮插在腰里,嘴上复又叼上了大烟袋。在关外,大姑娘叼烟袋是常有的事,不足为怪。赵冠侯却劈手夺过来,自己放在嘴上“没事少抽这玩意,回头抽一口黄牙就老实了。人准备好了么。”

“放心吧,五十个人,都是好枪手,就八角台那百多人,就算火并,也是咱赢。”

除了孙美瑶外,另一个同行者则是大刀王五。他在关外绿林有威望,有他同行,不但招安的可信度更高,与土匪的交涉也比较容易。一行人马出了城关,空中彤云密布,云气四合,似乎是要下雪了。

在新民府的一处小酒馆内,几名新进城的客人要了烧酒又点了味野味,喝着烧酒暖着身子。一个二十出头,面皮黝黑的年轻人,警觉的看着四周,手总是不离腰。居首位的是一条昂藏大汉,将狗皮帽摘下来,朝他摆手道:“消停点,吃东西吧,没事。咱是守法百姓,怕啥?”

“国杰哥,你不知道,我在鹰爪那里挂过相,怕万一有认出来的。”

“不至于,这是咱自己的地方,不会有什么事。咱们在新民待两天,然后就该去拜顺水蔓(刘),这回就要看你和他的交情。”

“我跟顺水蔓交情没说的,到那一说,这事准成,那也是个顶天立地的好汉,干大事,少不了他。”酒菜这时已经上来,年轻人喝了半碗酒,脸色变的有些红,忽然拉着那大汉的手,问道:“哥,你说那消息有准没准?我听那人说的模样,怎么那么像凤喜。”

几个同行者哈哈笑起来,压低声音道:“二架杆这是想媳妇想疯了,听谁都像凤喜。等回头咱进了关,打开那些大户,给二架多找几个凤喜……”

“滚犊子!”那年轻人朝几人一瞪眼,把那些人吓的不敢吭声。那首领训斥道:“你跟他们来什么劲,人家说的没错,是你自己有问题,看谁都像凤喜。哪来那么多巧事,凤喜这个时候,应该还在山东呢。等咱把大事办成了,凤喜也就能接回来。”

“恩,哥,我听你的,咱先办大事,后接凤喜。可是……可是你让我在新民多待两天中不?我想扫听扫听,万一要是真那么巧呢?我就把她接回山上,跟咱一块过好日子。”年轻人恳求的看着大汉,大汉被看的没办法“行啊,随你便吧,反正去见顺水蔓,也不能空着手,怎么也得带东西。但是跟弟兄们说一声,玩玩可以,不许惹事,不许动武,不许去落子馆,更不许去砸窑。”

一干同行者听到这话,都兴奋的点着头,约定见面地点后,飞快的吃光了自己的食物,随后向外四散而去,消失在街巷之间。

八角台地靠腹里地区,扶桑铁勒的战火,暂时并未波及至此。铁勒的部队主要防守在前线和大城市及主干道,对于这种大村庄,有心而无力。大金的官府,亦早已失去职能。

这种大村庄往来行商多,商业交易频繁,极为富庶,也就自然而然的被绿林响马盯上。而守护这一方平安的,就是村民们自己出钱出粮组织的名为保险队的武装。

所谓的保险队,实际亦是绺子的一种,无非是将村庄视为老营,不在自己的村子里动手,必须远离村庄,才能行抢。而往来的客商到此,保险队抽取厘金,也承担保护之责,能够从事这一营生的,无不是绿林中人。

八角台这一百余人的保险队,有五十几杆枪,村庄修着两米多高的围墙,四角的炮楼里,还架着几支大抬杆,算的上远近极有实力的一支武装。在村外放哨的后生,手里都举着两管熊枪。

这是铁勒人的武器,两支铁管内装铁砂发射,射程和精度实际比火绳枪还差,但是操作上略方便。铁勒人说是这武器可以猎熊,关外的爷们称其为熊枪,实际是说这种枪实在太熊,不怎么好用。

刚刚下过一场大雪,山河大地,尽着银装,已经过了腊八,绺子按说都准备着过年不动武。可是事有例外,八角台的富庶,已经引起周边不少绺子的觊觎,与红罗涧的海沙子更是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是以这个时候,保险队也不敢有丝毫松懈,哨兵全都瞪大了眼睛观察,村子里的场院上,几十个年轻力壮的后生,一板一眼的操练着拳术,时刻做着撕杀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