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裱糊匠(第2/3页)

按大金官场体制,降级是可以用加级的纪录来抵销的,留任就更是留出了操作空间。只要接待的事情做的好,或者说,是太后或皇帝认为做的好,开复处分不过指顾间事。

再者赵冠侯这个二品顶戴,本来就是为了应付洋人接待,而临时加级,由于缺乏足够的军功,能不能真除,尚在两论。现在的降四级留任,就是把他的二品一路降到了原先的四品,实际是不疼不痒,原地踏步。

张阴恒着实病休一个月,就等于是从接待团里退出去,亨利亲王连来带走,也未必用的了一个月,这次的功劳里,他注定是分润不上。

从这次冲突中受益最大的,实际上是章桐,以他的资历和声望,都不是赵冠侯能比,差事做下来,他自然是要得首功,而具体干活的人,则要是赵冠侯去干。他跟张阴恒存着心病,朝廷没下旨开复官职,他就不到总办各国事务衙门办公,只在贤良寺理事。第二天天一亮,赵冠侯就早早的赶过去,于门上递了手本,随后就候着接见。

贤良寺在东华门的冰盏胡同,本来是亲王府邸,舍宅为寺,天子题名“贤良”。早已经成为封疆大吏入觐述职的下榻之处或是大人物的行辕公馆。门上有门子,跑里跑外的也是管事下人,与府邸无异。

章桐如今与赵冠侯算是较为明确的上下级,就不像在同和堂吃饭时那么随意,手本递上去,直到过了辰时,才得召见。却见章桐身上穿的依旧是官服,头上虽然没了三眼花翎,但依旧有着大红顶子。

“普鲁士公使海靖那里,我已经与他谈妥,亨利亲王同意以立见之礼,面见老佛爷。”见礼以毕,章桐第一句话,就把这个消息丢出来,显然是在警告赵冠侯,不可自傲。大金办洋务多年,自有人才,不至于离了他就处处不灵,自己出马,已经解决了这个难题。

他本来就不是什么气量宽宏之人,与张阴恒的宿怨,就能让他背地拆台,恨不得除而后快,袁慰亭当初投奔他的门墙,后又背章就翁,章桐心里自然也没好看法。他的心思,还是在于把赵冠侯培养起来,以为羽翼,以赵冠侯在新军中掌兵,借以牵制袁慰亭。但是又担心此人一如当日之袁,一得志,便思离己而去,必要加以钳制。

所以,在此时小露一手本领,也是让赵冠侯明白,姜还是老的辣。哪怕是使馆区,自己的名号搬出来,照样可以解决问题。使其对自己生畏惧之心,也好进行收服。

“事实上,张阴恒如果有时间的话,也一样能解决此事。但是不同的人做一件事,所花费的时间工本,自然也就不同。他还是差了些火候,没搞明白洋人的用意,也就多花费了些时间。老夫考教考教你,这一事,他错在何处?”

赵冠侯心知,章桐这考教,其实也是对自己的指点,倒也不隐瞒,略一思忖“中堂,下官想来,樵野公只想着跟洋人讲道理,却没想过要问洋人要什么。办洋务,不讲道理自然是不成,只讲道理就更办不成。洋人要什么,我们又能给什么,把这些说明白,礼仪之事,反倒是小道。只看着一个礼,看不到利,就成了翁放天那等人,做学问还可以,办洋务就用不上。而樵野公,应该不会不懂得言利,可是又被翁放天捆住了手脚,不敢与洋人言利。”

章桐赞许的点点头“好!若是你早生几十年,事务衙门里,就没他张阴恒的位置。这番话,说的却正是这次的事情。普鲁士人此次前来拜访,所为者,山东民教相仇,巡抚多有偏袒,以至于号令难行,铁路时被破坏。只要谈这些问题,拜见的事,就好商量。张阴恒么,一来是担心言路上对他不利,二来是有私心。”

他冷笑着,从袖中取出一张传单“这是保国会那干人,在街上散发时,我手下人收到的。他们在鼓动与普人争夺路权,以赎买方式,将山东铁路的权力收归朝廷。担心铁路既为普人所有,则矿产亦难保全。张阴恒是这帮保国党的大金主,他又怎么会去替洋人争铁路的权益?所以这一个立见,就卡的他无可奈何。”

普鲁士人已经以武力强行占领胶州湾,在此之前,就已经在山东修筑了铁路线,此时在原有基础上连通,并不太困难。但是朝廷虽然承认了胶州租借,但是民间却不肯认同。民教相仇、民洋相仇,导致袭击路工、探矿队的事时有发生,铁路线也经常被破坏,工程进展异常缓慢。普鲁士人的兵力固强,面对庞大的百姓仇恨,也颇有力不从心之感。

再者山东保教权在普鲁士手里,现在山东拳民与教会冲突日重,杀教士、教民,烧教堂之事屡有发生。

山东本就有响马,河南又有流窜过境的趟将,加上拳民,他们联合起来,或是袭击火车,或是攻打教堂,已经形成对普鲁士的严重威胁。而山东巡抚李秉衡被逐,毓贤接任之后,对于土匪的处罚固然手段狠烈,可是对于拳民的惩办,却并不怎么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