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另一张面孔 第五章 1939年,柏林(第7/20页)

总统已经不像年轻时那么英俊了。他的发际线后移,下巴突出,戴着一副使两只眼睛看起来并拢在一起的夹鼻眼镜。但他那温暖的笑容没变。他伸出手,和蔼可亲地说:“格斯,很高兴见到你,进来吧!”

“总统先生,你一定还记得我的大儿子伍德罗吧?”

“当然记得。伍迪,在哈佛过得怎么样?”

“谢谢你,我在哈佛过得很好,我还参加了辩论队。”伍迪知道政客都有认人的本领。不是他们的记忆真的很好,就是秘书们在会见前及时做好了准备。

“我也是在哈佛念的书。坐下吧,你们快坐下吧。”罗斯福从烟枪里拿出抽剩下的烟蒂,摁灭在已经满是烟蒂的烟灰缸里。“格斯,欧洲到底是怎么回事?”

总统肯定很清楚欧洲发生的事,伍迪想。国务院的人肯定就欧洲的形势做过详尽的分析。但总统就是想听一听格斯·杜瓦的分析。

格斯说:“在我看来,德国和苏联还是一对死敌。”

“我们都这么想,但他们为何要签订那样一份协定呢?”

“只是为了求得暂时的和平而已。斯大林需要时间。他希望建立一支强大的红军,以期在遭到纳粹侵略时可以与之对抗。”

“那另一方呢?”

“希特勒显然对波兰有所图谋。德国媒体铺天盖地都是波兰人欺凌境内讲德语的民众的荒唐故事。希特勒才不会没目的地挑起民族仇恨呢。无论在谋划什么,他肯定不希望苏联挡他的道。于是这份协定便应运而生了。”

“赫尔也这样说,”科德尔·赫尔是罗斯福总统的国务卿,“只是他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斯大林会任由希特勒为所欲为吗?”

“我想德苏会在接下来几周瓜分德国。”

“那之后呢?”

“几小时前英国和波兰签署了一份新的条约。英国向波兰做出承诺,如果波兰受到攻击,英国就将伸出援手。”

“英国能做些什么呢?”

“先生,他们什么都做不了。英国的陆海空三军对德国入侵波兰根本无能为力。”

“格斯,你觉得我们该做些什么?”总统问。

伍迪知道父亲的机会来了。格斯好不容易才把总统的吸引力集中在自己身上,少有地得到了参与国政的机会。伍迪优雅地交叉起手指。

格斯的上半身略微朝总统那边倾斜。“我们不想让下一代再像我们一样卷入到战争中去了。”罗斯福的四个儿子都在二三十岁的壮年。伍迪突然明白了父亲带他来的原因——他想让总统想起自己的儿子们。格斯缓缓地说:“我们不能让美国的青年再去欧洲送死,维持世界和平不能光靠美国。我们需要建立一支世界警察。”

“你想怎么样?”罗斯福饶有兴致地问。

“国联不像世人们想象的那么不堪。二十年代国联解决了芬兰和瑞典以及土耳其和伊拉克之间的领土纷争。”格斯扳起指头数起来。“国联制止了希腊和南斯拉夫对阿尔巴尼亚的入侵,劝说希腊撤出了保加利亚,还派出一支维和部队化解哥伦比亚和秘鲁之间的敌对。”

“你说的没错,但30年代……”

“国联没有能力对付法西斯主义的横冲直撞。这其实并不奇怪。因为我国议会拒绝加入,国联自成立起就能力有限。到现在为止,美国还游离在国联之外。现在,我们需要由美国所领导的加强版国联。”格斯顿了顿,又说,“总统先生,现在放弃和平还为时尚早。”

伍迪屏住呼吸。罗斯福点了点头。伍迪知道,这是总统的习惯动作,什么问题都说明不了。罗斯福很少在公开场合反对别人的意见。他不喜欢造成对峙的局面。格斯曾经对他说过,你必须千万小心,别把总统的点头视为默认。伍迪没敢看坐在身边的父亲,但能清晰地感受到他的紧张。

总统思考了一会儿,终于发话了:“我想你是对的。”

伍迪按捺住喜悦的心情。总统同意了父亲的提案,真是太了不起了!他看了看格斯。平时喜怒不形于色的父亲无法掩饰自己的惊讶。他也没想到能这么快说服总统。

格斯想赶紧把自己的提议落实下来。“这样的话,能让我和科德尔·赫尔以此为基础起草一份计划吗?”

“赫尔有好多事要做,你去找韦尔斯吧!”

萨姆纳·韦尔斯是内阁的助理国务卿。他做人浮夸而又野心勃勃,伍迪知道父亲不怎么愿意和这种人合作。但他是罗斯福家的故交——在总统的婚礼上,韦尔斯是新郎新娘的花童。

无论如何,格斯绝不会在这种时候给自己找麻烦。“我会尽力与他合作好的。”他说。

“还有别的事吗?”

总统显然是在给他们下逐客令。格斯站起身,伍迪跟着站了起来。格斯问:“先生,您母亲最近还好吗?我听说她待在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