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一统之路 第二十五章 战云密布(第2/4页)

随着整齐的落座声音,雨辰沉声道:“大家这次参加这个会议,也很明白为的是什么!江北军准备打仗!为了在塞外的九千战友,为了殉职的孙裳参谋长,咱们不惜一战!除非袁世凯的中央……其实也就是北方那几个省份能够朝咱们低头认输,咱们就要趁这个机会,把袁世凯的主力打垮!”

他讲话的时候从来不坐下,又在室内走来走去了:“也许外面有些人认为我们江北军的行动太仓促了。有些我们自己的同志也认为着袁世凯有中央名分,而咱们不过是地方势力,打起来一定吃亏。民国才刚建立,内战一开举国不宁。袁世凯又有着十几万久经训练训练的北洋军队。咱们江北军的历史不过一年,认为咱们贸然开战,从方方面面都是不利的局面居多。却不知道咱们是抓住了最好的机会!袁世凯现在缺钱,等他款项一旦筹措到手,北军大肆扩编之后,咱们就没这么好的机会了!仗一打起来,我倒要看看没有饷械支撑的北军能坚持多久!

经过这么一次战役,我们江北军就要一跃而成为全国最大的势力。将国家的政权从袁世凯这个奸雄手中夺过来!从我们军人的血性上来说,安蒙军九千袍泽在外蒙拼死血战,咱们也不能坐视不管,为了他们,咱们出兵也势在必行。江北军不会放弃自己的一个战士!”

满座鸦雀无声。

司马湛面子上面认真的听着雨辰的话,自己的心思却转到了别处。

雨辰的这次行动,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鲁莽灭裂的。自己的地盘还没有好好消化。部队也没有完全整合好,各方面的舆论这次也不完全支持于他。虽然都对安蒙军的遭遇报以同情,但是对于大规模的内战开启,都是希望最好不要发生。现在京、津、沪等地的知名人士,还有各地的地方团体,已经联合组成了民国和平请愿团,以同盟会的宋教仁为首,已经分派代表到各处请愿和平。南方六省,北方六省二特别区准备大战的地方,这些代表们活动是极其频繁。

按照司马湛对雨辰的认识,他不是那种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人啊?难道这次大规模的动员,又是一场军事上面的讹诈?

以前他利用江北军已经推行过好多次这样的行动了。占据全皖,获得苏南,甚至近期内的夺取江西。无一不是打的调子喊得高高,最后在轻轻放下。如果真是这样,北方还会吃他这一套么?北方袁世凯看来已经是下了最大的决心了,不再向南方让步。如果再任雨辰这样发展下去,可能北方到时候就真的没有还手之力了。他如果决心对雨辰开战,明令讨伐,那么先对付安蒙军这支部队,稳定自己后方的,那么就可以理解。但是北方财政如此窘迫,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支撑军队的长时间大规模作战。袁世凯到底是因为什么,底气才这么结实?

想到这里,司马湛一向灵活的头脑也有些转不过来。无论如何,江北军的这次全面动员,已经将雨辰的命运逼向一个转折点了。成功就是至少能获得全国性的影响力,袁世凯的北京中央就算能够存在一段时间,但全国都知道未来将获取天下的就是他江北雨辰了。而失败就很可能万劫不复。他弄险如此,正是他一贯的行事作风,难道这次他还有什么绝对的把握?

炮弹在夜色中炸开,桔黄色的爆炸闪光在库伦的城墙上面连成了一片。机枪子弹的弹道在夜空中形成一道道火流瀑布,向库伦倾泻。

在库伦城里的海东王府,那王府,东营子等等重要的地方,都落下了七十五毫米的山炮弹和八十毫米的迫击炮弹。这次安蒙军真的是毫不留手了。从来没有见识过近代火炮如此发挥威力的蒙古王公和土兵们在小小的库伦城里四下乱窜,但是四下飞舞的炮弹破片将城里面的人群大片的割道。不少蒙古土兵已经丢了手中的枪支,跑到嗯仁寺的门口,跪着朝那里飘扬的经幡祈祷磕头。在他们看来,在这个黑夜里降临的汉人魔鬼,只有佛菩萨的力量才能保住他们的性命吧。

随着短促的哨子声音,几千名安蒙军的步兵跃出了出发阵地。每人只带着上好刺刀的步枪,还有四枚手榴弹。呐喊着形成几道黄色的人线,朝库伦城涌去。炮弹炸开的闪光映照着他们的身影,那种铺天盖地的气势就让还留在城头顽抗的些少蒙古土兵们丧失了最后的抵抗勇气。

何燧紧绷着脸看着自己麾下步兵一次冲锋就从库伦城墙被打开的大小缺口涌了进去。枪声在小小的库伦城里大响着。他轻蔑的对外蒙那些土兵下了一个结论:“不堪一击!”

李睿在他的身边,稍稍吁了口气:“还好,看来库伦一晚准定能拿下。没有打成胶着。咱们的时间可耽误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