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万仞指峰能担否 第五十二节 接触(第2/6页)

据张鹤鸣所谈,这个计划他已经在心里酝酿很久了,但以前他老人家遍观西南众将,并没有找到一个能够执行这个掏心策略的猛将。直到这次黄石来了以后,张鹤鸣才总算找到了一个可以托付重任的人。最后张老大人给自己和黄石的配合定了调子:“老夫虽有满腹运筹,但非黄帅无人能成此大功!”

在众人皆拜服后,张鹤鸣也略微谈到了自己的一点忧虑,那就是在目前一片形势大好地情况下,黄石有可能头脑过热,所以张鹤鸣已经派人去劝黄石要谨慎从事、切莫贪功了:“兵法有言:‘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但老夫实在是有些担心,所以就急忙派人去追黄帅了,只要黄帅能把老夫这番话听进去,那赤水卫就是我军的掌中物了。”

……

天启七年九月九号。

正午,普氏所附近。

一对永宁宣抚司的兄弟正坐在地上吃饭,周围一百多人都是永宁的土民。他们正把普世所的粮食辛苦地运去摩尼所。自从上个月中旬得知明军奇袭赤水卫后,奢崇明就急忙调兵遣将,准备去增援赤水。

但随后得到的消息越来越不好,四川等地的细作纷纷报告,明军这次动员规模空前强大,短短二十天里就有数万明军收到向播州进发的严令,而且这次负责指挥的据说是明国第一名将黄石。这个人率领部队八十天疾行三千里来西南作战的故事更是传得四省尽人皆知。且不说这行军速度隐含的巨大威慑力,就说黄石此人如此来势汹汹,其锐气就可见一斑了。

在二十二日前后。奢崇明把大军勉强集结好后,赤水那里就传来了噩耗,数千明军如天兵空降一般地出现在了赤水卫,城堡转眼就失守了,而这个时候奢崇明派出地最早一批援军离赤水卫甚至还有快两天的路程。

对明军行动速度惊骇不已的同时,奢崇明按常理估计这支明军的实力会非常有限,他急忙率领所有的主力赶往赤水,一路上昼夜兼程总算是在二十八日赶到了摩尼所,到这里时奢崇明已经又接连得到了几份报告。

由于奢崇明反复说明过赤水卫是水西、永宁之间的重要交通线,地理位置怎么强调也不为过。所以奢崇明派去的援军立刻就尝试夺回赤水卫,但遭到了明军的迎头痛击。第一攻击只维持了不到一刻钟就全面溃散了,还付出了七十多人阵亡的代价。

二十七日,奢崇明先期派出的几支援军会合休整过一段时间后,再次向赤水卫发动了攻势,但这一次比上次溃败得还快。明军竟然已经把火炮调入了赤水卫,三千多叛军在转眼间就被击毙了二百七十余人,溃逃后又被打死了上百人。

连续的惨败让永宁叛军士气极为低下,不过他们倒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首先他们了解到进驻赤水卫的明军确实实力不强,大概也就是四、五千人的样子;其次他们注意到明军没有扩大纵深的欲望,似乎全部力量都在尽力维持赤水河补给线了。

奢崇明因此判断明军的补给能力已经到了极致,他们无法仅仅靠一条河维持更多的部队了。这倒也很合理,毕竟明军来得太快,很可能他们准备得并不充分。不过假以时日,明军肯定会制造更多的船来运输补给,到那时恐怕就不是几千人的问题了。

本着料敌从宽的原则,奢崇明暂且估算赤水卫有五千明军。那么,根据一般规律其中应该仅有二千左右的战兵。奢崇明认为这个数字他还是能对付的,所以就急忙向赤水卫凶猛的扑过来,同时侦骑四出,打算一举切断明军的赤水河补给线,然后再吃掉这支深入的明军。

无论是行军速度还是战斗力。这支明军都是奢崇明从来没有见过的精锐,所以他认为这必然是本次明军攻势的主心骨。所以他打算抛开一切杂念,首先吃掉这支核心明军,从而在战略和士气两个方面给明军以严重挫败。

三万多永宁宣抚司的野战精锐都云集到摩尼所去了,而剩下的土民就被集结起来,拼命地把储备的粮草从永宁通过普氏所搬到摩尼所去,这对兄弟也是日前被紧急征召起来的。

“哥哥,头人说只要这仗打赢了,就要放开婚嫁。”弟弟说话的时候,眼睛中满是憧憬。

云贵地区地土官都是世世代代地主子,一千年、两千年也不会有变化,而土民永远是土官的臣民。去年奢崇明的小儿子成年了,所以奢崇明就按照土司的传统禁止土民谈婚论嫁,直到他的小儿子挑选好妻妾为止。

对于这种行为,土民是不敢有丝毫反抗的。大明屡次试图在云贵地区实行改土归流,但都因为土司的集体抵制而失败。根据大明政府和地方土司的协议和惯例,事关土民的案子只能交给土官处理,不管土民到底遭到多大地委屈,大明的流官也无权过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