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万仞指峰能担否 第二十八节 谣言(第2/3页)

当然,这些并不防碍欲捧魏盅贤臭脚而不可得的袁崇焕后来制造罪名杀毛文龙。日后当袁崇焕用给魏忠贤立祠塑像地罪名杀了毛文龙后,朝野也曾为此哗然,上至徐尔阶这样的大臣,下至赶考的秀才都纷纷为毛文龙鸣冤。

谈迁更是质问道:

第一,毛文龙给魏忠贤立生祠,天启不知道、魏忠贤不知道、去东江的登州粮官不知道、全天下人也都不知道,那你袁崇焕是怎么知道的?

第二,立生祠者所图不过是阿谀魏忠贤,而毛文龙不在登州立、不在旅顺立,却偷偷立在不为人所知地荒岛,搞得全天下只有你袁崇焕一个人知道。那他毛文龙到底图啥呢?

正因为黄石知道这些历史,所以他才坚信毛文龙是一个懂得廉耻的人,而毛帅也确实不负黄石的信任,又一次成为了黄石的挡箭牌,替部下承担了魏忠贤的不满。

两天后,吴穆又来和黄石啰嗦了一番,但黄石现在心里有了谱,轻描淡写地就把立生祠的事情化解了。黄石一口咬定他不能脱离东江镇擅自行动。虽然显得有些迂腐,但黄石不愿意忘恩负义,吴穆也无法强迫他做。

等吴穆走了以后,黄石就招来了刚养好了伤地赵慢熊和张再弟。赵慢熊被砍的那一刀只是皮肉伤,几天下来也就好得差不多了。反之张再弟被打了八十大板,倒是比赵慢熊伤得还要重些,一直到前天才能勉强起床,今天行走还不利索。

广宁战败后。柳河卫的百姓在一年内就和其它河西百姓一样被迁移到了辽中,所以几年来黄石虽然多方打听,但是始终没有老张一家的消息,直到上个月才从建奴方面传来消息。

建奴的官方编出了一套说法,说是黄石带着几个卫兵途径柳河地时候,仿效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的故事,为了保密行踪而把款待自己的部分柳河村民杀了个精光,保护黄石的张家就替他承担了村民们的愤怒。而灭绝人性的黄石却坐视不理,带着恩人的小儿子心安理得地离开了,自认为报了张家几次三番的救命之恩了。

这件事情被后金方面说得有鼻子有眼地。甚至还找出了些以前的柳河村民做人证,对黄石的忘恩负义进行了大肆宣扬。长生岛对这种谣言当然是嗤之以鼻,大明朝廷的百官也对此不屑一顾,虽然御史有风闻弹劾的权利,但根本没有一个御史拿这个说事。

总的说来。只有少数的人将信将疑,他们觉得以黄石杀妻的狠辣,未必做不出这种事情来。可是这些消息传到黄石、张再弟这两个知情人耳中,却让他们惊骇莫名,因为建奴方面说得一部分情况和他们那天晚上的遭遇基本相似。

黄石和张再弟一起看过了长生岛情报司收集地情报,后金的宣传里提到每个人物的姓名基本是没错的。连陈铁匠的小儿子这样地小角色都知道得清清楚楚,只是把押送黄石去请赏这件事改成送黄石一行离开罢了。

经过黄石和张再弟仔细分析了当时的细枝末节,确认后金方面并不清楚黄石所带的兵力。黄石最后不禁怀疑在自己和张再弟离开以后,柳河卫的那群百姓到底命运如何。黄石回忆了一遍那天的经历,还让几个自己的老卫兵一起回忆。总算是找出来了几个那天和赵慢熊一起留下地人。

在黄石的严厉逼问下,他们承认在黄石离开以后。赵慢熊命令把那些百姓统统杀光。当时他们都是赵慢熊的嫡系手下,赵慢熊不许他们对黄石汇报,所以他们就把这件事情一直隐瞒了下来。等长生岛军制改编后,大伙儿早就把这件事情忘得干干净净了,也不会有人主动向黄石提起的。

听过他们的讲述后,黄石当即就颓然抱着头坐倒在椅子上,因为这种事情一旦发生,那老张一家确实就万无生理了,他甚至不敢细想张家落在愤怒地村民手里后的情景。

等黄石从恍惚间恢复过来以后,他发现张再弟已经从身边消失了,当时黄石就知道大事不妙,结果还没等他下令派人去找,宪兵队长洪安通就气急败坏地冲了进来。果然不出黄石所料,张再弟一头闯进了赵慢熊地屋里,当时赵慢熊正代黄石主持一场会议,结果当着满屋子的人,张再弟二话不说抽出腰刀就砍人。

幸好张再弟只砍了一刀就被赵慢熊周围的人抱住,跟着老营的内卫就赶到把张再弟捉住了。洪安通闻讯赶到现场后,一边下令把张再弟控制起来,一边派人把赵慢熊立刻送去胡青白那里疗伤。

黄石肯定了洪安通的处理,还给内卫追加了把张再弟下大牢的命令。当他赶到军医处的时候,胡青白已经替赵慢熊包扎好了伤口。几天后看到赵慢熊安然无恙让黄石出了一口大气。不仅仅是因为赵慢熊是他的首席智囊,黄石也是为张再弟高兴,这样他就不用偿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