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三战长沙(1941年12月~1942年1月) 雪在烧(第6/6页)

原来,第37军两个战士,完成北岸阻击任务后,撤退时,掉了队,他们没有选择跑掉,而是决定留下来,隐藏在铁桥附近偷袭日军。在毙杀十多名日军后,这两个战士牺牲了,没人知道他们的名字。

汨罗江两岸的山野因大雪而洁白。

由于下午雨雪加大,当第6、40师团在夜间准备渡江时,发现河水已涨,只能搭桥通过了。就这样,第3师团反超了那两个师团,其步兵率先进入汨罗江南岸。按阿南的命令,第3师团要跟两支友军配合,迂回围歼第37军。但渡江后的丰岛,没琢磨怎么迂回,而是在第一时间叫还在江北的骑兵联队渡江后直扑长沙。丰岛似乎必取长沙而后快,但这是个独断,因为阿南此时并没正式下达攻击长沙的命令。

在汨罗江两岸,陈沛第37军出色完成逐次抗击的任务。在飘风山,进行截击的该军罗奇第95师见机会有利,一度将第6师团滨之上俊成第23联队本部包围,后者借助于飞机轰炸下才得以解围。第40师团户田联队则在磨刀尖、鸟石尖、牙尖一线同遭第37军另一部伏击;该师团滞留在新墙河以南十公里处寺庙中休息的辎重联队,遭第20军一部袭击,联队长叫森川敬宇,被当场击毙。傅仲芳第99军一部堵击第3师团骑兵联队,导致其始终没看到长沙城的影子,破坏了其本欲在战场上的穿插扯动,直到几天后日军北逃时,他们才在枫林港追上主力部队。

以上种种,就是薛岳在新方略中所说的不间断的伏击、侧击、截击、尾击、堵击……

对日军来说,虽然又已打到汨罗江南岸,但由于香港已陷落,也就不再存在牵制战的问题。既然这样,就要反转了吧?很多士兵问部队长是不是这样。天气实在太冷了,而且从渡过新墙河后,雨雪几乎就没停。可是,从分队长到联队长乃至师团长,都不太清楚下一步行动是什么,用日本人的话说:“对今后的行动毫无所知,处于疑神疑鬼的状态。”

阿南惟几到底是怎么想的?

作战开始后,阿南把前进司令所推进到岳阳。到12月26日,他计划由岳阳回武汉,但由于越来越偏向攻取长沙而取消了这个行程。在他看来,香港虽然陷落了,但从态势来讲,中国军队仍有可能在广东发起攻势,故而有必要继续向长沙进攻,把牵制作战这件事搞周全。对进攻长沙这件事,作战主任参谋岛村矩康比较忧虑。阿南认为岛村不解其真意,所以当夜“冒着风雪”找岛村谈心,说了五点好处:一是给蒋介石政权无声的威胁;二是把第9战区向南转进的兵力留滞在湖南;三是第11军仍具有强大的力量,证明给薛岳看;四是叫湖南民众感到蒋介石不可依靠;五是给第6战区以威胁。

在香港已被攻占的情况下,同时结合广东的情势,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畑俊六认为这五点基本上都不是必攻长沙的理由,说继续进攻与否需要向东京请示后另行通知。就在这时候,第3师团长丰岛房太郎给阿南发了封电报,认为如果不进攻长沙,那么这次会战就不会收获更大成果。恰逢此时,阿南又得到首相兼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在议会演讲时的内容,大意是:薛岳战区向广东转进兵力,意图牵制甚至攻击进行香港攻略的日军,而第11军向长沙挺进,进行了反牵制,挺有效果的。

在12月29日的日记中,阿南记载:“对此深感惭愧,期待进一步发动一场果断的攻击。”也就是说,阿南觉得他这几天的作战,有点撑不住东条的夸奖,加上新墙河和汨罗江之间的几个中国军并没受到打击,这就更坚定了他攻取长沙的想法。

在以上背景下,阿南不等畑俊六回复而进行了独断,通过空投通信筒的方式向顶在最前面的第3师团发出向长沙追击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