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纳瓦拉王后(第5/6页)

[14] 玛格丽特和凯瑟琳的对话内容一直不为人知,直到17世纪她的回忆录出版。连亨利也想不到,凯瑟琳竟然没有把圣巴托罗缪大屠杀的计划告诉玛格丽特。在亨利看来,玛戈在大屠杀前夜和自己同处一室,却没有警告自己。

[15] 克劳德·凯瑟琳嫁给了雷兹公爵——他是查理痛恨的主要人物,是太后派来监视自己的。这是雷兹公爵夫人第二次结婚。将宠爱的廷臣许配给富有的寡妇乃是凯瑟琳的惯有恩典手段。

[16] 虽然亨利可以人道,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逐渐对男人产生兴趣。

[17] 巴黎当时肉欲横流,甚至搞不清谁和谁发生过关系。当时巴黎一位编年史家皮埃尔·德·勒斯图瓦(Pierre de L'Estoile)记录了查理九世、吉斯公爵和内韦尔公爵朋友的事情,他们怀疑拉·摩尔是内韦尔女公爵的情人,曾在卢浮宫台阶上等着他出来,不过当晚他和玛格丽特待在一起。

[18] 这种说法对今人而言略带夸张,不过此人可能是真心实意的。他们在16世纪就是这样说话的。

[19] 玛戈曾将其名字写成“M.de Miossans”和“M.de Mioflano”,不过两种都是正确的。

[20] 最终的事实证明他是正确的。政治派和胡格诺派擅长计划却不擅实践。米奥桑怀疑亨利和弗朗索瓦计划会败露(因为他们最初的逃亡计划就显然不如自己所想那般保密),又担心他们逃亡之后会遭到追杀。无论如何,他们都难逃厄运,而且亨利也难逃一死。

[21] 事实上,这是一种爱情魔咒。蜡像是一位姑娘的,扎在心口的针是为了让情人更加喜爱自己。

[22] 此处即现代巴黎市政厅广场,是旧时巴黎大部分死刑的行刑地。维克多·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写道,“格雷夫”是中世纪和旧制度司法的标志:残暴、腐败和不当。

[23] 由于内韦尔公爵的回忆里于17世纪出版(和玛格丽特的一样),因此无从得知这个故事的真伪。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这符合玛格丽特的浪漫气质,并且能反映她在宫中的形象。

[24] 克朗是一个货币单位,名称的意思是“王冠”,等同于英语的“crown”。王冠在当时和金币划上等号。成交价有大幅波动,不过一般而言王冠价值高达10到30万里弗。凯瑟琳不过是在克扣王室军队的薪水来资助亨利。

[25] 亨利在波兰时曾给孔代亲王夫人写过血书,不过她最近因为产后并发症而死,这令国王感到非常不快,死神的头颅就是为她而戴。

[26] 尽管玛格丽特称呼她为“de Sauves”,今人还是将夏洛特的名字拼成“de Sauve”。

[27] 国王必须结婚,这样才能产下子嗣,不过教皇特使在写给梵蒂冈的信中称:“我们认为国王难有子嗣……他身体虚弱,如果有两三个晚上和人同床共枕,接下来两三天都起不了床。”

[28] 这个数字并非夸大。玛格丽特认为,瓜斯特“率领一支卫队(并且)让他们装备停当,将队伍分成五六部分”。国王卫队共有11队,每队约有200人。玛格丽特的丈夫也是卫队队长,他的手下也参加了此事(虽然亨利本人没有参加)。

[29] 据勒斯图瓦说,瓜斯特的两名侍从以及他的贴身仆人都和主人一起殒命了;也许是其他仆人听到了他们的遗言。

[30] 玛戈此前从未参与过暗杀行动。

[31] 此言不虚。后来,弗朗索瓦也笑言:“要想痛恨胡格诺派,首先要了解他们。”

[32] 这座比利时小镇名为斯帕。读者还觉得历史可有可无吗?

[33] 玛格丽特的一些传记作家以此作为她曾与达因西有性关系的证据。这说明当时材料匮乏。达因西的等级不足以高攀王后。玛格丽特或许曾恭维过他,或者和他一同跳过舞,但玛格丽特不可能把他当成合适的恋人。

[34] 他们准备邀请弗朗索瓦统治相当于今日比利时和尼德兰的地区(16世纪时,这些地方由不同领主[伯爵]统治,而他们又向同一位君主效忠)。由于伯爵已经有了自己的君主——西班牙国王,堂·胡安就是代表,他本身是菲利普二世的总督——所以弗朗索瓦要强从西班牙人手中夺走这些土地城堡,就必须出兵攻打。伯爵派自己的兄弟助阵,此人熟悉地形,将在拉费尔于弗朗索瓦会面,帮助弗朗索瓦制定计划。

[35] 玛格丽特认为是缺乏爱情的滋润,但更有可能是因为心脏病。

[36] 堂·胡安1577年7月24日攻下了那慕尔,俘虏了许多上等贵族(及其夫人),因此破坏了《根特协定》,这是1576年西班牙和尼德兰议会(尼德兰的政治实体)签署的和约,条约中规定了西班牙军队不得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