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长平之战(第2/7页)

此时此刻在长平这块弹丸之地上,秦赵两大强国总共聚集了近百万军队在这里决一死战。这一战事关两国国运,都使出了全部力量。谁也没有退路,赢得将拥有一切,输得将失去一切。不是铁锤,便是铁砧。

面对防守严密的赵军,王龁束手无策。在随后的时间内,双方始终没有过发生像样的战争,两军士兵隔着营地整日价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实在无聊的时候就拉歌。秦军士兵唱一段秦腔,赵军士军就回一段棒子戏。一时间时光老人似乎忘却了人世间还有战争这种可怕的东西。

补给问题同时困扰着两支军队。赵国是个军事强国,但受耕地面积小所至,粮食产量有限,近30万张嘴的巨大食量不久就耗净了赵国的战略储备量。赵国只得向近邻齐国借粮。赵国认为是自己保护着齐国不受秦国刀兵之苦,无论从道义上还是现实考虑,齐国都应该伸出援助之手。然而,赵国去碰了钉子,此时的齐国已经不是以前的齐国。不久前齐襄王死去,齐王建继承王位。由于年幼,君王太后(就是齐襄王落魄时候泡到的那个女子君)执掌政权。君王太后虽然性格强悍,但是见识有限,在这个多难之秋竟然搞了个孤立外交,断绝了与周围国家的所有外交关系。

与赵国缺粮相比,秦国缺的不是粮食,而是运送粮食的手段。秦国奉商鞅变法为根本大法,农民的产量积极性居于全国之首,加之秦国在前些年的对外战争中获取了中国几个有名的粮食产地,因此秦国的军粮一直不是问题。秦国远征上党,粮食经渭河运到野王,在从野王经陆路运抵前线,这个过程漫长曲折,在交通工具落后的古代效率非常低下。可以说,双方的日子都不好过。

世上最痛苦的不是死亡,而是等待死亡。在没有战事的战场上,生活是枯燥乏味悒郁的,慷慨的赵国儿女只好收起慷慨的胸怀忍受着无聊的时光一丝丝挪步。雄豪的秦国武士也只好靠回忆往昔赤裸着上身,左手挟人头,右手握利刃,直扑敌人的战斗场面来打发时间。

战场上陷入僵局,朝堂上斗争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秦军大兵压在赵国边境,赵国的朝廷也分成了主战派和主和派,在廉颇接连吃了几个小败仗的时候,赵王计划增兵支援廉颇,主和派楼昌建议赵王不要与秦国作对,而应向秦国进献重礼以企求和平。主战派虞卿认为与其向秦国屈膝请和不如向楚、魏进献重宝以获得他们的帮助,三家协力抗秦不愁秦军不退。但赵王的骨髓中有太多的奶油和脂肪,而没有形成骨气所必须的铁和钙,他甚至没有经过审慎地权衡,就下意识地就选择了屈膝投降,与他当初答应接受上党的爽快形成鲜明的对比。

虞卿向赵王分析到:秦国发大军进攻赵国,并不是赵国主动送上的那点礼物就能满足得了,秦军的目的是要拿下上党,甚至要拿下邯郸灭亡赵国。赵王这才恍然大悟,但使者已经出发,身上带着赵国的文书,车上拉着珍贵礼品,那时候还没有电话、电报,赵王只有后悔的份。

面对赵国使者送来的满车礼品和言辞卑恭的国书,秦王笑了、范雎也笑了,之后范雎又与秦王相视一笑。秦王笑眼前的东西,范雎笑赵国的可怜,两人的相视一笑透露出这里面还大有文章可作。

秦王大排筵宴款待赵国使者,其隆重的程度无以复加,隆重到让人感到不自然。席上,秦王大谈特谈秦赵两国友谊的源远流长,目前的战争只是不必要的误会。秦王表示愿意与赵国一道促进战国间的和谐,赵国使臣转达的赵王对秦王的亲切慰问。最后秦王对这次宴会做了高度的评价。

秦赵关系的反常复苏,早就被魏国,楚国的谍报人员看在眼里,这正是秦王范雎君臣两人想要看到的结果。不久魏楚两国的朝廷就得知赵国已经投入秦国的怀抱。秦国逼良为娼,赵国自甘堕落,现在两国正处于甜蜜期,因此魏楚没有必要为就一个不可救的赵国冒犯强秦。

秦国很满意,魏楚很无奈,赵国最冤枉,白白损失了重礼不说,还把潜在的盟友丢了。秦国收了赵国的重礼还把赵国君臣一顿好泡,不仅如此,长平战场上秦军对赵军的军事压力更变本加厉了。

即便是没有援军的赵军,面对用兵谨慎的廉颇,秦军还是没有办法,单纯的军事解决不了的问题不妨试试外交和政治的途径。范雎的坏水又开始泛滥。

【3、天赐赵括】

不知是赵括的牛吹得太大还是秦国的间谍太敬业,反正就连远在咸阳的范雎都知道邯郸有一个喜欢纸上谈兵的将门子弟,而且范雎还知道,虽然赵括在自己眼里是一个笑话,而在赵国却接近于一个神话。“这个人年纪轻轻,将门虎子,熟读兵书战策,论起兵事引经据典,其滔滔雄辩如江河泛滥般不可收拾,赵国的命运将系于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