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各有所求(第3/4页)

可是韩王偏不听公仲朋的建议,断绝了与秦国的来往。秦王见韩国出尔反尔,很生气,决定狠狠教训一下韩国。樗里疾统率大量秦军向韩国发起进攻。两军相持了一年多,楚国的军队迟迟不到,不是路途太长,而是压根就是个骗局,秦国也看透了楚国的把戏,于是对岸门(今河南许昌西北)发起了疯狂的进攻。韩军被打得大败,一万多颗脑袋被收入秦军的功劳簿。韩军的前线统率公孙衍也无力回天,只好脚下抹油走人了。秦军还觉不解气,又攻占了魏国的焦和曲沃(今河南三门峡西南)。

韩国弄巧成拙,还连累着魏国吃挂咯。两国元首只好向秦国服软,韩国向秦国送去了人质,魏国被迫按照秦国的意志立亲秦的公子政为接班人。就这样韩国和魏国又一次被迫成为秦国的马前卒。张仪主持的连韩魏伐齐楚局面再次形成。

公孙衍所策划的第二持抗秦同盟就这样被秦国当头一棒敲死在腹中。他本人也因吃了败仗,荣誉扫地,无脸再回韩国,只好返回魏国。在魏国的朝廷,他的政敌们用各种阴谋诡计、尔虞我诈热烈地欢迎他的到来。公孙衍硬着头皮迎战,在心力交瘁的时候最终被政敌派出的一名刺客夺去了性命。一代风云人物,国际最著名的外交家,合纵事业的创始人,就这样以最龌龊的方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时间是公元307年。

但公孙衍所开创的事业已经深入人心,新一代的接班人将高举合纵的大纛勇猛向前。

【3、齐燕之战】

五国攻秦的时候,齐国之所以无动于衷,是由于注意力一直被周边的利益所吸引,同样是利益,齐国没有必要舍近求远。让齐国哈啦子直淌的那口肉是燕国。公元前318年,燕国发生一件近2000年未睹之怪现状。燕王哙在前代圣人禅让精神的指引下,义无反顾地将王位让给了相国子之。

事情的过程是这样的。燕王哙这个人有些不正常,给人感觉有点五迷三道,也许是古书读得太多了,对尧舜禹等先贤十分推崇,经常表现出厚古薄今,恨不得将他们的禅让故事再次搬上战国的大舞台。这种怀旧情结也大概只有唐吉诃德能与之相媲美。

燕王哙的思想动向被相国子之敏锐地觉察到了。子之原本是个能干的家伙,在他的掌控下,燕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改革,向着新时代稳步地迈进。但当之子发现燕王哙身上有浓厚的怀旧情节时,野心家的兔子开始在心中逐渐成长。终于有一天他无法抑止内心的狂热,向炙手可热的王位发起了冲击,但操作是含蓄的,手法是巧妙的。

子之首先通过裙带和苏代拉上关系,使苏代为自己说话。苏代是苏秦的大哥,同样是靠嘴皮子吃饭。苏代出使齐国归来,燕王哙很关心地问道:“齐宣王能成气候么?”苏代道:“不行啊,齐宣王不信任大臣。”于是燕王哙坚决信任子之。其实苏代在放屁,齐宣王是非常信任大臣的,孟尝君被信任得一塌糊涂。

子之又通过鹿毛寿向燕王哙传话,“后人之所以称颂尧的贤能是由于他能够禅让天下。大王如果能够把天下禅让给子之,那么您就会成为与尧齐名的大贤,后人称起来必定是尧舜禹哙。”燕王哙听后,有那么一点动心,就把国家大权交给子之,子之的权势又增加一截。

子之又组织了一个游说团隔三差五地对燕王哙道:“我们知道大王您一心想向尧学习,可就怕好心办不成好事。大王不要忘了古时候禹本来是想把社稷禅让给益的,可是又同时让他的儿子启当权。禹老之后,按理本应该是益接班,但是启不干,遂起兵攻打益,最后夺得了继承权,尧舜禹的禅让风范到此划上了句号。大王现在所面临的问题与禹相同,您本想禅位与子之,却又让太子继续掌权,名义上禅位与子之,实际上掌权的还是太子。长此以往,旧事必然重演。大王不得不察!”

燕王哙为了崇高的理想在所不惜,一狠心将太子的权力转交给子之。燕王哙一家从权力的宝座上退了下来。子之十分排场地坐在燕国的王位上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好不惬意。燕王哙也十分配合子之的工作,以臣自居。

燕王哙很满意,他践行了心慕已久的先贤精神。子之很满意,他登上了朝思暮想的王位。但,有人不满意。

这个人是——太子平。

太子平可没有其父的高尚情操,他很清醒,很现实。乱世之中,权力就是一切。声名纯属扯淡。

为了夺回本属于他的王位,公元前314年,太子开始发难。他联合将军市被攻打子之。子之也不示弱,调动国家正规军迎战。市被不敌,竟阵前反水,投靠子之反攻太子。太子奋起抵抗,两军鏖战数月,士兵死伤数万,兵锋所及,十室九空,老百姓纷纷逃散,水深火热,苦不堪言,人们发出同一种声音:救世主何时才能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