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秦国的涅槃(第3/14页)

他的变法主张决定了只有君主本人能够理解,只有君主本人能够支持。难道让商鞅和面试他的大臣说秦国应该限制大臣权力,进行君主集权统治?如果商鞅这么说,不管是哪个大臣听了都定会把他赶回家去,弄不好还要骂他个狗血喷头。

商鞅与所有法家弟子一样能否发挥出能量全在于君主是否支持。秦国的国情是实施法家变法的大好土壤,商鞅唯独缺少的是一个机会,一个与秦君单独会谈的机会。然而这样的机会天上不会掉,地上不会长,拦个驾吧,嘿嘿,这招都被别人用滥了。一开始,秦孝公每次外出都能碰到十好几个拦住车驾上书进言的,害得车队像公交车一样走走停停,后来秦孝公干脆不出门了,每日处理完公事如果没有遇到什么人才就喝喝小酒、泡泡mm、将晚上的时间打发掉。

商鞅从人们的口中得知秦孝公每次喝酒、泡妞的时候,身边总有一个人疑似男人伺候着,他的名字叫景监。原来秦国的头号人物秦孝公是个景监同志引起了商鞅的兴趣。商鞅准备从他身上打开缺口,使之成为自己与秦孝公之间的铁杆联络人。

搞颠同性恋患者是一个难度系数极大的技术活。好好的一个男人成长过程中受到不恰当的教育或者内分泌上的障碍,造成心理的畸形发展,长大后性观念便出现倒错。商鞅在求学期间比较特立独行,曾经写过一篇心理学论文《论同性恋患者的心理》,由于其选题的新颖,论述的充分,见解的独到,结果受到全体师生的一致嗤之以鼻,但商鞅也不生气,说不定这玩意什么时候还真能派上用场呢?

在《论同性恋患者》一文中,商鞅认为同性恋在心理上受过强烈的刺激,原本就是最需要人们关爱的社会弱势群体,他们大多比较非常敏感,性格非常乖戾,倾向于斤斤计较和睚眦必报,心思比女人细,手段却比男人狠,一般人很难走进他们的心理世界,总之是a kind of difficult person。

现在正好是该理论发挥作用的时候,但理论总归是理论,只能指出前进的大概方向,具体如何行走,只能靠商鞅自己摸索。好在商鞅在魏国久经官场,阅历丰富。待人接物,结交朋友的基本功还是很扎实的。在与景监的初步接触中,商鞅注意到景监同志对和性别有关的词汇非常敏感。比如打远处过来一只公鸡,有人说:“看啊,这公鸡多漂亮,火红的鸡冠,鲜亮的羽毛,高傲的气质”,景监听了就会有点不高兴,以为别人是在影射自己不像男人男人。如果过来的是母鸡,有人说:“看哪,这只母鸡多温顺,稳稳当当,步调轻柔,不事张扬”,景监同志听了同样会不高兴,以为别人是在影射自己像个女人。其心理大抵如是。然而,谈话之中又根本避不开类似的话题,圣人有言:“万物皆分阴阳”,但到了景监的耳朵里阴阳总免不了和性别问题搭上关系。

这难不倒聪明的商鞅同学,他再次运用从老师那里学来的反向推理法:既然在景监面前无论提阳性的优点或阴性的优点都会引起他的反感,那就跟他谈阳性和阴性的缺点。还是那只公鸡,如果商鞅说:“这公鸡架子大,爱炫耀,不过徒有其表”,景监就会暗自高兴,由于他认为自己已经不是雄性。还是那只母鸡,如果商鞅说:“这母鸡忸忸怩怩,磨磨唧唧、软软绵绵”,景监也会高兴,由于他认为自己还没有成为雌性。

经过几番交谈,商鞅以得体的措辞赢得了景监的好感,继而用煽情的话语在景监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部位肆意弹拨,很快两人的话题就深入下去,谈话的气氛也高涨起来,也许是由于景监的心理长期处于极度孤闷的状态很少能与人进行亲密无间的交谈,竟在一个从外国新来的小伙子面前将心扉完全打开,把自己不幸的童年,悲惨的家庭,以及宫廷生活的苦闷统统向商鞅讲述一遍。话题一旦打开,商鞅只要做个热心的听众就够了,顺便再陪上两滴同情的眼泪,就像听到祥林嫂讲她儿子被狼拖走的故事一样。很快商鞅就成了景监的死党,当商鞅请求景监将自己引见给秦孝公时,景监满口答应了。在这一刻,商鞅不讲公事,只论私事;不用理性,只凭感性就获得了无数士人梦寐以求的机会。

在景监的引见下,商鞅如愿以偿地见到了秦孝公。两个历史上的超重量级人物在年轻时的第一次见面,按照人们的想象本应该是火光灿烂,激情四射。但实际情况并不比江湖郎中兜售狗皮膏药好多少。商鞅的药匣子里有很多张狗皮膏药,其中必有一帖吧适合秦国,只是秦孝公还不知道商鞅要卖什么药,商鞅也不急着想让秦孝公知道自己卖的什么药。只是漫不经心地从头开始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