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卷【乱世豪雄篇】第11章.长河落日 第8节(第2/4页)

“难道……”袁耀迟疑良久,小声问道,“这就是朝堂最大的危机?这似乎……有点想得太远了吧?”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何况国事?未雨绸缪,是朝廷必须要做的事,难道我们眼看着危险一步步逼近,还无动于衷吗?”杨彪笑道,“当然了,外戚干政不是现在朝堂最大的危机,朝堂上目前也没有外戚。但为了防止外戚干政,为了中兴大业的成功,为了社稷的长治久安,朝廷要早作准备,不能等到外戚干政了,再去亡羊补牢,以致双方杀得血流成河,汉祚倾覆。”

“那么,朝廷用什么办法才能确保大汉律的权威,防止外戚干政?很简单,官制,卓有成效的官制。官制的核心是什么?是皇权和相权的制衡。皇帝做皇帝的事,丞相做基相的事,大臣们做大臣们的事,保持权力的制衡。如此一来,我们才能最大程度地确保社稷的稳定,确保社稷地长治久安。”

“但现在呢?现在的官制是什么?是朝堂各方为了开创中兴大业,不得不互相妥协的一种极度畸形的官制。这种官制随着洛阳的收复,中兴大业基石的奠定,它对社稷的危害,对中兴大业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中兴大业能否成功关系到所有人的利益,所以官制的修改也就成了当务之急,但官制的修改要触及到天子、长公主和北疆武人的利益,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中兴大业的快速推进,酝酿了朝堂上一场最大的危机,那就是官制的危机。”杨彪拍拍霍然大悟的袁耀,笑着说道,“它的爆发是必然的,当它爆发的时候,它会把所有人都牵扯进去,谁都躲不掉。”

杨彪咳嗽了几声,伸手拿起一块炭木丢进了火盆,然后掸了掸手上的灰,继续说道:“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解决这场危机的突破口是什么。”

“官制要想达到最理想的状况,首先要维持皇权和相权的平衡,也就是说,外朝要拿回全部的相权,而中内朝的权柄会有很大损失。至于兵权,则回归于皇权和相权之内。”

“朝堂上如果实现了这种格局,长公主和大司马大将军李弘的权柄将遭到严重削弱,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如何把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呢?”杨彪笑道,“突破口就在大将军身上。”

“去年,北疆士人和北疆武人的分裂,其始作俑者就是长公主。洛阳收复后,北疆系的权势太大,长公主担心董卓之祸重演,利用当时朝堂上的形势,说服了李玮夫妇,并联手骗得了李弘的支持,结果官制修改成功,而北疆士人和北疆武人也走上了分裂。”

“长公主担心李弘祸乱社稷,李弘何尝不担心长公主把持朝政危害朝纲,所以他反手一击,不但在出征期间带上小天子,还迅速给小天子培植势力。”

“然而,目前的官制严重束缚了两人进一步增长权柄。长公主很难夺回兵权,李弘也很难控制朝政,而实际上掌控了中书监的李玮则成了限制两人权柄增长的最关键人物。”

“李玮……”杨彪的语气突然凝重起来,“李玮是个奇才,当今世上,能把权术玩弄的如此出神入化的,只有他一个,我自愧不如。朱俊大人眼光独到,竟然相中了这么一个弟子。过去朱俊大人器重他,后来张温、马日磾、赵岐等人也极为看重他,认为他是大汉中兴的柱石,现在看来此言不虚啊。”

杨彪颇为感叹的连连点头,“你看,如今长公主要倚仗他的权势才能进一步维持和巩固自己的权柄,而李弘则要依靠李玮的帮助才能影响和控制朝政,两人都不能离开李玮,而李玮则能利用他们两人的支持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权势。”

“但是,目前的官制同样阻碍了李玮增长权势。”

“官制的修改非常迫切,但为什么长公主、李弘和李玮三人都没有修改官制的意思?因为修改官制要涉及到兵权,长公主和李玮不敢动,李弘则不愿动。为了打破僵局三方都把目光投向了外朝。”

“长公主如果控制外朝,她的权柄自然更加稳固,她可以联合内外朝一起威胁李弘,迫使李弘交出部分兵权。但长公主一旦势力强劲,极有可能形成后宫之祸,将来天子无法主政。”

“李弘如果控制外朝,兵权和相权联手,完全可以有效制约长公主,防止将来长公主把持朝政,拒绝还政于天子。但这样一来,天子主政后,极有可能形成外戚之祸。”

“李玮如果控制外朝,可谓权势倾天了,将来,他既能联合李弘逼迫长公主还政于天子,也能联合长公主逼迫李弘交出兵权。但李玮这个人野心极大,手段狠毒,将来极有可能形成权臣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