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卷【乱世豪雄篇】第10章.问鼎中原 第68节(第3/4页)

时间不等人,刘备最后断然决定,先派人说和张鲁,如果张鲁执意不从,则出兵攻杀汉中。

刘备到达阳平关下,孙乾、庞统赶到关外迎接。

刘备远远看到两人,心中顿时杀气暴起。孙乾长得高大英俊,此刻却面色灰败,垂头丧气。庞统个子不高,四方脸,小眼晴,一脸的络腮胡子,此刻也是低着头,拖着双腿,摇晃着大脑袋,神情沮丧。

张鲁拒绝了刘备的议和条件。看不到刘璋的脑袋,他决不开关。

刘备命令张飞率军留守关下,急告蒯良、张任等人减慢行军速度,暂时不要赶到阳平关暴露大军实力。

刘备带着关羽、孙乾、庞统和五十名亲卫进关拜会张鲁。张鲁率众出南郑(今汉中市)十里相迎。双方进城后,刘备立即和张鲁、杨松等人商议北伐一事。刘备详细述说了天下形势,劝说张鲁为了社稷安危暂时放下个人恩怨。先北伐,后报仇。

刘备毕竟是名震天下的人物,纵横沙场十几年,威风凛凛,气势如虹。张鲁虽然长得马马虎虎,在汉中也算是土霸王,但面对刘备,气势上明显矮了一大截,土霸王马上变成了土鳖,说话都没什么底气。刘备大手一挥,大声说道:“大军攻克关中后,天下形势逆转,社稷振兴有望,我再帮你诛杀刘璋,如何?”

张鲁没有回应,他脸上的神情清楚地告诉刘备,他不相信刘备的承诺。刘表在书信中写得很清楚,刘备、刘磐的军队加在一起只有两万人,一路攻杀,损失肯定很大,就凭刘备这点人马根本不可能攻克关中。刘备在胡扯八道。

张鲁自从和刘璋翻脸,双方互相攻杀以来,联系早就中断。这次北征军杀进益州,刘璋担心张鲁趁火打劫,事先派人切断了三条栈道,所以张鲁对成都的形势一无所知。孙乾和庞统到汉中之前,刘备说了,实在不行就强攻汉中,北征军的实力不能暴露,因此两人也没有对张鲁说实话。不过,赵韪是如何死的,张鲁不用脑子也想的出来。刘备、刘磐、刘璋说起来都是一家人,既然他们能联手诛杀赵韪,当然也能联手诛杀我张鲁。

“我要刘璋的脑袋。”张鲁最后说了一句话。

刘备冷笑一声,猛地站了起来,“我杀了刘璋,你出多少人马随我北伐?”

“我只负责提供钱粮,不出兵。”张鲁说道,“刘璋不死,汉中的安全就得不到保证,汉中的兵马就无法随同将军北上征伐。刘璋死了,我要南下成都稳定巴蜀,所以我还是没有兵力帮助将军北上征伐。”

刘备的眼睛慢慢眯了起来,脸上露出了一丝温和的笑意,“张大人决定了?”

“决定了。”张鲁虽然不敢直视刘备的眼晴,但他还是非常坚决地点了点头,“我要刘璋的脑袋。相比大汉社稷的安危,刘璋的脑袋算得了什么?”

“说得好。”刘备大笑,“请大人耐心等待,我会亲自把刘璋的脑袋给你送过来。”

刘备迅速返回阳平关外的大营。

****

八月,晋阳。

八月中,长公主和朝廷得到了两个欢欣鼓舞的消息。一是北疆军突破洛阳八关,包围了洛阳城,中原战局大势已定,胜券在握。二是大将军夫人风雪说服了东鲜卑王柯比熊,一万鲜卑铁骑正在日夜兼程赶往河西战场,西疆局势有望在深秋时分得到缓解。

这两个好消息让长公主和朝廷最终下定决心,即刻把天子和朝廷诸府迁移到关中。

然而,八百里快骑送来了大将军的奏章。大将军要求长公主和朝廷延期迁移,而且奏章中的口气极为严厉。

长公主召集朝中重臣于凤凰池议事。大将军的奏章引起了激烈争论,不但外朝大臣意见不一,就连中书监里的北疆大臣们也吵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

正月初一天子下旨定都长安,如今都到八月下了,天子和朝廷还在晋阳,这算什么回事?今年内把天子和朝廷迁到关中,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无论对稳定关中还是对稳定洛阳大战后的中原局势,都极其重要,任何理由都不能阻碍此事。

支持大将军奏议的大臣如鲜于辅、张燕、田畴等人认为,朝廷的财赋明显不能支撑。虽然西疆的威胁随着鲜卑铁骑杀进河西有可能得到缓解,但洛阳攻坚却不能停止,必须持续攻击,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攻克洛阳,全取中原,稳定中原,继而把主力调到西疆战场,迅速平定西疆,尽快平定天下。

反对者认为,洛阳城非常坚固,强行攻击可能会给北疆军带来巨大损失,可能会毁坏洛阳,更有可能逼得城内守军放火焚城。洛阳城内的无价之宝比比皆是。如果尽数焚毁,对中兴大业将是一个沉重打击,大汉可能就此一蹶不振。所以,在扫清洛阳外围,彻底困死洛阳城之后,应该尽力招抚城内叛军,应该用更稳妥更安全的办法夺取洛阳。即使此举可能延缓平定天下的时间,但对大汉来说,对中兴大业来说,这是值得的,非常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