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卷【乱世豪雄篇】第10章.问鼎中原 第2节(第2/4页)

因为最佳攻击时间是明年六月或者更迟一点,所以中书监荀攸建议在这之前,河北佯装财赋陷入危机,主动和各路叛军议和,以争取得到更长的恢复时间。

“韩遂需要时间全取关中,还要和袁绍打一阵子,他当然希望我们和他好好谈谈。”

“袁绍在中原大战后,实力损失较大,而曹操和刘备基本上已经败亡了。未来两三年内,叛军已经无力再次结盟联军展开声势浩大的反攻。虽然袁绍和刘表这些人因为各自的州郡都很富裕,这几年境内又很稳定,财赋较为充足,但奈何实力不够,只能自保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主动并去议和,正中他们的下怀,而我们也许能从议和中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

荀攸的建议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认同。利用议和的机会,河北可以迅速恢复实力,还能拉拢分裂各路叛军,非常有利于后期平定天下的大战。

长公主随即下旨,命令太尉徐荣稍加准备后,马上南下河东劝抚韩遂。命令大将军李弘派人劝抚曹操、刘备、孙策、周瑜、刘表等人。这些人如果愿意议和,可以把在中原大战中俘虏的一些叛军将领比如曹仁、孙辅、鲁肃等人放回去,以示诚意。假如他们愿意归顺朝廷,也算是大汉中兴的功臣。

长公主又命令镇北将军阎柔即刻北上云中,一面安抚和威慑边塞胡族诸部,一面整训铁骑,准备明年春天率军进入关中作战。

关中之事议罢,丞相蔡邕、尚书令李玮和中书监荀攸又联名上奏。

朝廷为了推广和实施“计口授田”、“土断”等新田制,曾屡次低价购买和赊借河北三州门阀富豪的土地。依照当初的约定,朝廷一旦收复了黄河以北的州郡,将拿出一部分土地低价出卖和偿还给这些门阀富豪。

中原大捷后,这些门阀富豪们迫不及待地要求朝廷兑现当初的承诺。

“青州、兖州两地经历了多年的战火和灾祸,两州人口缩减得非常厉害。虽然曹操和田楷在两地都实施了屯田之策,但由于人口数量有限,再加上大战不断,迫使他们在两州横征暴敛,屡屡强征士卒,导致两地的人口不但没有增多,反而日渐稀少,百姓的日子并没有得到任何改善。”李玮禀奏道,“兖州现在的状况很适合朝廷推广新田制,而青州在我们的努力下,已经基本完成了新田制的实施。为了让两州能在很短时间内恢复元气,让朝廷尽快得到两州的赋税,我们需要做两件事。一是大量回迁人口,二是让河北门阀富豪迅速得到他们所需要的土地,并让他们在土地上投入大量钱财,以便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可观的粮食和钱财。”

“去年我们向青州回迁了一百多万人口,估计现在青州的人口大约有两百多万,距离青州人口最多时候的三百六十多万还有一段距离。因此朝廷打算在秋收秋种结束后,再向青州回迁五十万人口。”

“兖州的人口现在最多只有一百多万,而兖州人口最多的时候曾有四百多万人。所以朝廷打算从并州、幽州和冀州三地回迁两百万人。”

“兖、青两州过去都是本朝赋税大州,如果有足够的人口,有河北三州门阀富豪和商贾大户投入的大量钱财物资,有朝廷的新田制和新赋税制做保障,这两州有望在两三年内恢复到过去的赋税水平。”

“河北三州的人口危机,尤其是冀州的人口膨胀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后,百姓的土地就多了,而百姓上缴的赋税也就多了。随之而来的是百姓的日子更加好过了,边塞也就更加稳固了,这非常有助于河北三州和北疆边郡的稳定。”

“兖州和青州两地即使从河北回迁了大量人口,但人口依旧没有达到过去的数量,再加上两地的门阀富豪大多逃亡和被杀,无主土地数不胜数,足够朝廷赏赐给有功将士和兑现当初对河北三州门阀富豪们的承诺。”

李玮滔滔不绝说了很长时间,蔡邕、刘和、荀攸、大司农钟繇在一旁不停的对其中的细节做详细的解释。

当初朝廷为了实施缩减开支,特意给各地官吏和府衙分配了“职分田”和“公廨田”。(公廨田的收入用于府衙公务开支。职分田的收入用于支付各级官吏的俸禄。)当时朝廷财赋短缺,没有钱财购买土地,于是由长公主亲自出面,向河北三州的门阀富豪们赊借。后来朝廷实施兵户制,需要土地,于是朝廷又向这些门阀富豪们以极低的价格购买了很多士地,解了燃眉之急。

现在朝廷有土地了,当然要兑现诺言。一来可以增加天子和朝廷威仪,二来可以稳定民心,三来可以借助出卖土地的机会从中大赚一笔,解决朝廷迁移人口所需要的钱财,四来这些门阀富豪和商贾们都很有钱,而青、兖两州的恢复又需要钱,双方互利互惠,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