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卷【乱世豪雄篇】第8章.箭在弦上 第16节(第3/5页)

徐荣接着驳斥了朝堂上两种认为无须支援西疆的理由。

一种意见认为,韩遂在得知朝廷拒绝了他的要求后,可能会撤军回西疆。

此次韩遂集结了西疆所有可征用兵力,估计总兵力大概在五万左右。韩遂集结如此规模的大军,可见他攻打关中的决心非常大,同是也是对朝廷的一种威胁。如果我打败了,西疆也就保不住了。朝廷拒绝了他的要求,也就给了他一个背叛的理由,接着他就要和袁绍好好谈谈了。

而这正是朝堂上的第二种意见。

袁绍和韩遂如果在关中大战,双方势必损失惨重,一个等于拱手把西疆送给了胡人,一个等于把关中送给了河北,所以韩遂出兵关中的目的,很可能不是打下关中,而是逼迫袁绍和他平分关中。袁绍为了稳定关中,早日恢复元气,也极有可能答应韩遂的要求。这样一个得到了半个关中,稍缓西疆困境。一个不但得到了韩遂这个后援,还得到了喘息的时间。

但这却是朝廷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韩遂和袁绍联手,关中暂时稳定。袁绍就可以集中精力攻打河内,图谋中原,这会大大增加朝廷平定中原的难度。

支援西疆,帮助韩遂占据中原,是目前最好的也是最有利于尽快稳定天下的计策。

徐荣的话,让大臣们陷入了沉思。

西疆是大汉的西大门,是保护大汉繁荣昌威的门户。这个门户一旦丢失,大汉要想迅速中兴,无疑痴人说梦。

相比大汉中兴,社稷重振,百姓安居乐业来说,就算现在帮助韩遂占据了关中,就算养虎为患,也是值得的。

韩遂现在还是大汉的镇西将军,是朝廷的封疆大吏,谁能断定他将来一定会象袁绍、曹操一样祸乱社稷?其实,只要天子和朝廷有威严,大汉军队有强悍的实力,天下稳定百姓安康,韩遂又怎会背叛?

如果一切都按徐荣的设想,北疆这次用财赋支持韩遂拿下关中,相当于轻松得到了西疆和关中两地,那么,只要等到大军南下平定了中原,攻占了洛阳,则大汉中兴之期就指日可待了。

曾经是西疆叛军大首领的韩遂会忠诚于大汉?会迫于北疆军的威力屈从于朝廷,把关中和西疆拱手想让?天下会有这样的好事?

崔烈咳嗽了一声。

众臣齐齐抬头看向崔烈,以为他又要大放厥词。

长公主紧张地看了他一眼。此老一发话,大臣们势必要大吵特吵。长公主迅速举起了玉手,“老大人,你是不是身体不好,感染了风寒?”

崔烈脸色一冷,颇为不高兴地说道:“殿下,大过年的,这话很不吉利。我没事,身体好得很。”

长公主微微一笑,“徐大人说了很多,老大人是不是还坚持己见,拒绝支援西疆?”

“听了徐大人这番话,臣的意见改变了。”崔烈又低声咳嗽了几下,“韩遂这个老小子年纪大了,精力倒是很旺盛,没事就给朝廷惹麻烦,我看要给他放放血了。”

长公主惊讶地看了崔烈一眼,“老大人有什么建议?”

“臣还没有想好。”崔烈回道,“臣想问问徐大人,有没有办法逼迫韩遂撤军,继续戍守西疆,以便朝廷集中力量准备中原大战?”

“逼迫韩遂撤军?”徐荣和坐在身边的张燕、吕布、赵云等人互相看看,心中若有所悟,大略知道了崔烈的意思。

“按照徐大人的说法,朝廷此次无论如何都要支援韩遂。但关中大战如果持续时间过长,河北财赋难以支撑。”崔烈说道,“这场大战的结果,韩遂如果赢了,对我们麻烦太大,但他又不能输,所以为了避免河北被韩遂拖垮,也为了西疆的安全,同时也是为了我们能早日征战中原,还是想个办法,让韩遂小败几场,逼着他趁早滚回西疆去。”

长公主和诸多大臣连连点头。

崔烈这个建议倒是别出徯径,如果能逼着韩遂撤军,什么事都能解决。

“诸位大人谁有妙计?”长公主笑着问道,“这次我们就帮袁绍一把,如何?”

“殿下,韩遂这次出兵的借口是为了替马腾报仇。”尚书令李玮站起来,躬身奏道,“西疆很多将领这次之所以愿意出兵,也是因为和马腾的关系非同一般,大家于情于理都要出来声讨一番。真要到了生死关头,相信他们为了自己的性命和将来,必定会有所保留,还是以保存实力为上策。”

“所以……”李玮拖长音调,面无表情地说道,“只要我们想办法让马超和韩遂内讧,这场大战也就结束了。”

“韩遂这个人才智超绝,野心太大,他在西疆经营了十几年,根基非常深厚,将来肯定是我们的麻烦。”李玮继续说道,“等到马超、韩遂撤回西疆后,我们就支持马超,以帮助他报仇雪恨为条件,诱使他攻打韩遂,把西疆的水彻底搅混。这样一来,韩遂实力大减,我们将来收复西疆就很容易了。”“好,好主意。”崔烈一拍案几,大声赞道,“还是李大人有高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