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卷【立马横枪篇】第11章.鹿死谁手 第27节(第2/4页)

董卓心动,他沉吟良久,缓缓说道:“仲渊,钱从何来?”

李玮笑道:“大人还记得我朝武皇帝为了筹措钱财远击匈奴,都用了哪些办法吗?”

董卓蓦然大悟。李玮站起来躬身告辞。

董卓连夜召见刘艾和李儒。

当刘艾和李儒两人走进书房的时候,董卓正在埋头翻看卷籍。董卓请两人坐下,指着一卷典籍说道:“当年武皇帝为了击败匈奴,连番用兵,导致国库空竭,这和今日大汉国所面临的危机如出一辙。武皇帝后来依孔仅、东郭咸阳、桑弘羊的轻重之策,迅速摆脱了财赋危机,筹措了军资,继而取得了远征的胜利。那么,我们今天能不能采取武皇帝的办法挽救大汉国?”

刘艾和李儒一时没有听明白董卓的意思,没敢说话。

董卓捋须叹道:“国库没钱了,国库的钱只能用到十月。但你们知道,现在车骑大将军正在远征大漠,京畿有十二万大军需要粮饷,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事情都要钱,我们怎么办?过去先帝没钱的时候,先是命令王公贵族、门阀世家和巨商富贾们捐助,然后向他们赊借。再后来就卖官卖爵甚至连罪责都卖了。当今天子不能这么干,我们也不能逼迫天子这么干,这种做法不但丧失民心也于事无补,所以我们必须要想一个妥善长久之策。”

董卓看看两人,问道:“武皇帝从轻重之术,实施统一货币、盐铁官营、置均输、行平准,征收算缗、鼓励告缗四策,在很短时间内就恢复和增强了大汉国力。我想问问两位,这轻重之术是什么意思?”

刘艾和李儒互相看看,半天没言语。

刘艾回道:“这轻重之术出自《管子》的轻重论,包括轻重之势、轻重之学和轻重之术三部分。所谓‘轻重’,是指货物稀缺时价格就高,此为重,过剩时价格就降,此为轻。轻与重因人们的需求涨落变化而变化。这三部分又以轻重之势最为重要。所谓轻重之势,是指朝廷直接参与货殖经营以控制天下财富,百姓只能在朝廷允许的范围内经营允许的货物。这样天子和朝廷就牢牢掌控着天下百姓的贫富生死,无需再用暴力来进行掠夺和统御,百姓在天子和朝廷的控制下既无法逃避税收,又不会因为太贫穷而挺而走险,更无法太过富裕而看不起朝廷的赏赐和俸禄,从而天下稳定,国家富强。昔年管仲相齐四十年,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其君臣二人的治国之策皆被后人记于此书之中,所以此论又被称之为‘桓、管之术’。”

董卓连连点头,接着问道:“武皇帝为缓解国库匮乏的局面,税政上增加了种种新制,如开征酒税、家畜税、海租税、人头税等,但我看只有缗钱之税和盐铁之税是当时最主要的两大税种,收入非常高。盐铁现在已经放开经营,即使重新改为官营短期内也看不到钱,所以,我想只有从缗税上想想办法,你们说呢?”

刘艾和李儒已经明白了董卓的意图,两人皱眉不语。

董卓望着刘艾说道:“你说说。”

刘艾咳嗽了几声,捻须说道:“朝廷一直在征收缗税,数额也较大,大人如果突然下旨加重缗税,恐怕会引起京畿动荡。而且大人即使加重了缗税,短期内也无法征收到足够的钱财填充国库,所以下官认为不太合适。”

董卓微微一笑,说道:“大汉国各地的巨商富贾有几个如实上交了缗税?大家都在匿财不报或者少报。这个时候我们为了大汉的千秋社稷,是不是可以颁布告缗令?我们鼓励百姓们向朝廷揭发商贾们隐产漏税的恶迹,规定凡能告发隐匿资产及呈报资产不实的,将分给所没收资产的半数以资奖励。”

刘艾摇摇头,轻声说道:“大人,算缗、告缗虽然为武皇帝谋取了巨额收入,钱财装满了国库,但同时也沉重打击了富贾豪商,当时中等以上的商贾大多数都被告发抓捕流放,其结果直接导致了国家财源的剧烈萎缩。后来武皇帝不得不取消了告缗令,大力推行桑弘羊的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等官商政策,朝廷紧张的赋税状况才得以缓解。大人,大汉国这几年饱受战祸,不宜使用这种伤筋动骨之策。”

董卓看看一直不语的李儒,问道:“长笙,你说呢?你是否同意颁布告缗令?”

“下官非常同意大人的提议。”李儒大声说道,“刘大人只看到了算缗、告缗之策对国家赋税收入的短暂影响,却没有看到它帮助大汉国清除了痼疾,恢复了元气,增强了国力。大汉国能有四百年的基业,和武皇帝当年颁布此策有莫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