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卷【立马横枪篇】第11章.鹿死谁手 第1节(第2/5页)

李弘不得不承认皇甫嵩说的对,自己虽然担心许多问题,但远征大漠建下赫赫功勋的念头却象利箭一般深深地扎在自己的心里,那种炙烈的欲望就像刻骨铭心的疼痛一样让自己无法呼吸无法挣扎。自己从北疆杀到西疆,再从西疆杀到北疆,这个念头无时无刻不在缠绕着自己。今天终于有了这个机会,怎能放弃,自己又怎肯放弃?即使洛阳现在就乱了,自己也会迅速杀进洛阳然后调头北上。

李弘终于下定了决心。

李弘回书皇甫嵩,感谢皇甫将军的教诲,同时,他恳请皇甫嵩和京兆尹盖勋在自己远征期间,竭尽所能从关中方向给自己提供粮草辎重。即使洛阳出事了,也要保证远征大军所需。李弘说,此战若赢,至少可保北疆十年内不受鲜卑人的侵扰,这直接关系到大汉国的将来。所以他恳请两位大人为国家社稷计,不惜一切代价帮助自己完成远征。

李弘上书天子和太后,说自己将在近期内率军返回边塞,河东和晋阳两地只留部分屯田兵以负看护之责。他在奏章中说,臣今日不敬之死罪,陛下可在臣远征大捷之后予以惩治,并以此来告诫大汉众臣,陛下之天威不得亵犯。李弘恳请天子和太后,在大军远征期间,务必保证大军所需,以确保此次征伐大胜而归。臣当为陛下建下万世功勋,再创武皇帝之大业。

李弘给大将军何进写了一封信。他说,大将军从四方召至京师的七路兵马只有河内太守丁原一路属于可战之兵,其余各路兵马都是刚刚从各地征募的新兵,没有一战之力。所以他再次告诫何进要迅速整顿西园军。西园军组建已经快一年了,虽然不能和北军的强悍相比,但它人多,容易发生祸乱,所以整顿和控制西园军是稳定京师的重中之重。四万西园军和一万北军如果可以整合,就能重建五万北军,如此一来则京师无忧。

为了确保京畿的安全,确保大将军可以迅速控制朝政,李弘再一次向大将军何进建议,为了保证大将军有足够的武力做后盾,把前将军董卓留在京畿还是非常必要的。董卓是百战之将,手下两万西凉兵又是百战之师。有这样的将士坐镇京畿,洛阳还有什么事大将军不能解决?

李弘告诉大将军,自己即将离京北上远征,他恳请大将军在大军远征期间,确保大军所需。

李弘同时也给太傅袁隗、司空刘弘和尚书令卢植各写了一封信。虽然自己率部远征在前方打仗,但决定远征胜负的不是自己的十几万大军,而是这洛阳城里的大臣们,尤其是参隶尚书事的太傅袁隗和尚书台的几位尚书大人。他们直接指挥和控制这场远征大战,大军所要的一切军需都要靠他们组织人手筹集运送到北疆。

李弘在给三位大人的信中坦率地说道,我今日之所为,在诸位大人的眼中必定是大逆不道的罪人,但我绝无祸乱国家之心,我只是为了远征大漠,或者说得冠冕堂皇一点,我是为了北疆和大汉国。诸位大人或许认为我是大汉国将来的祸患,但我可以郑重发誓,没有陛下的圣旨,我今生不过长城,我今生今世都为大汉国戍守边塞,我绝不做乱臣逆子,也绝不做祸害国家之事。如有违此誓,当天诛地灭,遭万符穿身而死。

诸位大人或许还担心我将来在北疆拥兵自立,但诸位大人请想一想,我大汉国过去养不起十万边军,今天也养不起十万边军,难道将来凭我一己之力还能在这贫瘠之地供养十万大军?我之所以说要筹建三十万边军一事,不过是为了给北疆屯田多要一些钱而已,我绝无异心。至于我说的其他一些事,诸位大人都已经看到了结果,相信并州在赵岐大人、蔡邕大人和其他许多大人的共同努力下,十年内必将繁荣。

我此次北征将远击两千里直达狼居胥山、落日原,我将把遗弃在落日原上的大汉将士遗骸带回来以告慰英雄们的在天之灵,我将把大汉天威深深地种在大漠上,让四方藩国臣服而来。

大将军奉旨回京。这一次,他终于可以大摇大摆地走进皇宫了。

太傅袁隗亲自赶到城外五里相迎。今天,几十名奸阉被赶出皇宫,几十年的心愿总算如愿以偿,太傅袁隗的心情非常好。他和大将军何进坐在马车上仔细商谈选派三署郎官入宫顶替被驱赶宦官官职的事。袁隗和大臣们已经拟就了一份详细的名单,其中大将军一系的郎官多达五十多人。

(本朝由中郎将分掌三署郎。这郎官包括议郎、中郎、侍郎、郎中四等。议郎和中郎秩俸比六百石。侍郎秩俸比四百石。郎中秩俸比三百石。这些人除了议郎可以参加朝议外,其余三等都不算官,属于勤杂人员或者警卫一类。本朝这种人多由门阀士族子弟充任。少时有数百人,多时达二千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