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卷【立马横枪篇】第9章.风卷残云 第22节(第2/3页)

赵忠气得脸都发青了,脸上的肥肉不停地颤抖着。天子骂了几句,犹不解恨,反手又给了他一巴掌。

董卓接到天子的圣旨后,立即就从圣旨里看到了杀气。

是天子要杀他还是士人要杀他?从目前局势来看,天子没有杀他的理由,只有那帮士人。士人们为了在皇统之争中占据优势,就要排除一切可能对士人造成伤害的危险,而自己恰恰就是这个危险。所以,士人夺取自己的兵权,要把自己征调回朝,要把自己对士人的威胁降到最低。

董卓虽然对士人的阴狠非常愤怒,但他也无可奈何。自己先是投靠奸阉,后来又和大将军走得很近,最近看到大将军不行了又转而投奔士人,自己的这种所作所为肯定得不到士人的信任。他们既然不能信任自己,那就只好解决自己这个危险了。自己没了兵权,回到洛阳就是人家砧板上的鱼肉,迟早都是一个死。尤其在今天洛阳这种混乱局面下,自己这种人想不死都难。现在朝中各方权势深陷皇统之争,自己和谁站在一起都没有好结局。最好的办法就是躲在边郡远远避开,静待时机。

董卓很寒心。自己为大汉国奋战了三十多年,最后就捞到这么一个结局。三十多年来,自己打了许多仗立了许多功,却一直没有得到什么封赏,看到别人不用打仗都能升官发财,自己很生气。于是就去花钱巴结中官,去买官。虽然后来总算做到了前将军这个位置,但花了多少钱磕了多少头自己是有数的。然而,今天这个结果却把自己所有努力化成了泡影。

我在西凉浴血奋战,没有功劳也苦劳,天子和大臣们不能体谅也就算了,但今天他们为了给自己谋取利益,竟然毫无理由地要杀我,这也未免欺人太甚了。我到底招惹了谁?我犯了什么滔天大罪?天子和大臣们用这种蹩脚的伎俩就能把我骗回京城?就能把我杀了?

董卓决定不去京城。现在洛阳各方权势为了皇统已经争得头破血流,此时回去必死无疑。要想保住性命,就要牢牢掌控军队。

他和李儒等一帮掾属仔细商量了很久,然后上书陛下,说西凉现在叛乱未平,百姓苦难,形势危急,正是臣应该为陛下和朝廷效力的时候,此时臣怎能放下边陲的战乱而回京享受安宁呢?而且,西凉将士听说臣要回京,纷纷阻挡车驾,不让臣上路。尤为重要的是,臣的很多部下都是湟中羌和其他羌族士兵,除了臣无人可以统帅。假如臣离开西凉后,这些羌兵举旗暴乱参加叛军,那后果就严重了,有可能再次让西凉陷入连绵不断的战乱之中,以至于危害到我大汉国社稷的安危。考虑到上述诸般问题,臣恳请陛下收回成命,恩准下臣继续戍守西凉。

天子看到董卓的奏章,嘿嘿冷笑,一言不发。

太尉马日磾大为气愤,说这还得了,车驾被阻也是拒绝入朝的理由?请陛下下旨给皇甫将军,立即督请董卓入朝。要是他再不依从,就是抗旨,那就让皇甫将军把他抓起来。太仆杨彪说,董卓这么做已经是公然抗旨了,陛下还是下旨直接把他缉拿回京交给廷尉府受审吧。

司徒丁宫赶忙阻止。他说董卓戍守边疆多年,战功卓著,不能因为这件小事就把董卓过去的所有功劳抹杀了。而且,董卓所奏也是实情,如今西凉叛军只是大败并没有被剿平,西凉更需要董卓率军平叛。他对天子说,陛下此时为什么要把董卓征调回京?难道朝中缺少做九卿的大臣?今天的大汉国其实最缺乏的就是象董将军这样对陛下忠心耿耿的将军。回朝为卿和戍守边疆相比,当然是后者更重要,董将军一心为国,宁愿放弃回朝为卿的机会,主动要求戍守边疆为国杀敌,这种忠臣怎么反而有罪了?如果说要求戍守边疆为国杀敌都有罪,那将来我大汉国还有谁愿意戍守边疆?如果陛下因为这事而罪罚董卓,会让所有边军将士寒心的,这天下还有公理吗?

丁宫是大将军一系的人,丁宫公开为董卓说情,这更证明董卓和大将军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了。

丁宫的话刚刚说完,立即遭到了司空刘弘的驳斥。就在大臣们争论不休的时候,天子却说了一句让大家目瞪口呆的话。

“算了,争什么争?董卓既然不愿回来,那就算了。”

退朝后,赵忠紧跟在天子后面,气呼呼地说道:“司徒大人早该罢职了,陛下还让他待在朝堂上干什么?虽然太后很看重他,但他是大将军的人。陛下只要对太后解释一下,说这事关皇统,太后一定会答应的。”

天子笑道:“司徒大人不在朝,朕怎么知道大将军在干什么?你看今天他和太尉大人一唱一和,这说明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