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旧共和国与新君主国(一)(第13/18页)

新的最高军事统帅

军事系统中最重要的改变是将统领立为永久性的军事领袖。他把整个的军事控制权都握于手上,用真实的、有力的最高统帅来取代以前徒具虚名的监督。至于这最高统帅和特区指挥官——在此以前,各在其地域内是全权的——之间的关系,我们却没有足够的资料可以查证。也许类似于次执政官与执政官之间的关系,或执政官与独裁者之间的关系。若是如此,则总督在其行省之内固为最高军事权威,统领却有权任何时候亲自或由代表取得此最高权威;总督的权力限于行省,统领的权力则遍及全帝国。

再者,军事护民官和百夫长的派任(以前是属于总督的权限之内的),以及新的副官的派任,也极可能直接转入统领手上。同时,征兵、放假和重要的刑事案件也可能由总司令直接处理。由于统领的控制,由于总督的权力如此受到限制,便不虞军队散漫,或变成直属军官的私人部队。

恺撒的军事方略 边疆的防卫

但军事独裁的体制不论何等显然,恺撒不论何等断然地将最高指挥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他却无疑不拟将自己的权威建立在军力上。不错,他认为常备军是必须的,但这只因为国家的版图需要有大规模的边界卫戍。在最近的内战和较早的战争中,他都为平复西班牙而努力过,而且在广袤的非洲沙漠边缘与莱茵河边,他都布设了强大的保卫据点。对于幼发拉底河与多瑙河流域,他也做了类似计划。更重要的是他计划远征帕提亚人,以雪卡雷之战的败绩。这个战争他筹划了三年,想一劳永逸地彻底敉平这批危险的敌人。同样,他也筹划进攻盖塔的布雷比斯塔斯——此王在多瑙河两岸均在扩张地盘——同时计划在意大利东北方设置他在高卢所设置的边区,以保卫意大利本土。

但并无证据显示恺撒像亚历山大一样想做无限制的征服。确实曾有人说,他有意从帕提亚进军里海,再至黑海,然后沿黑海北岸到多瑙河;兼并塞西亚与日耳曼,直至北海(照那时的观念,北海离地中海并不那么遥远);再从高卢回意大利。但我们找不到任何有权威的证据证明这令人不可置信的计划的存在。罗马帝国实际已经包括了一大堆蛮族,极难控制,足够此后几个世纪去融合吸收。因此,前述的征服计划,即使在军事上可行,也不过是比亚历山大的印度远征更莽撞更好大喜功而已。从恺撒在不列颠和日耳曼的行动看来,从他的政策继承人的行动看来,可能的情况是,恺撒(如西庇阿·埃米利亚努斯)对诸神的祈求宁是保护帝国已有的疆土,而非更为扩充。他的征服计划显然是局限于边界的稳固——当然,这边界是以他的大计划为准绳的——保持幼发拉底河的防线,把东北不稳定的国界推展到易于防守的多瑙河区。

恺撒扭转军事独裁的尝试

我们不当把恺撒视为与亚历山大和拿破仑同样的征服者,他也并不想把他的新君主政体建立在军队上。他不想把军事权威置于民事之上,而是将军事纳入国体之内,尽可能隶属于文人政府。战功辉煌的高卢军团,由于其团队精神与文人政府不相合,已经光荣解散了,他们的名字在新建的市镇中永留纪念。恺撒遣散并配给土地的战士们,并不像苏拉的,住在他们自己的半军事殖民区中,而是尽量遍布整个意大利半岛。只有坎帕尼亚的土地由于无法避免,而有恺撒的老兵集中的情况。

在文人政府下的国家中保持常备军的问题,由各方面来设法解决。服役有年数限制,又可临时遣散,这使军队的人员变动较速。服役年满的士兵照例成为农业殖民。而或许最重要的是,军队保持在意大利和在人文与政治生活中心以外的地区,驻守于恺撒认为军队唯当驻守的地方——边界,以抵抗外国敌人。

不设贴身侍卫

真正的军事政府的标准乃是具有一批有特权的卫士,这种情状在恺撒身边是找不到的。将军在执行积极任务时固然久来即有特别的卫队,但到了恺撒时则此卫队已完全无用。他的禁卫军似乎主要是由传令兵组成,而不是精选的战士,因此也不是任何作战部队嫉妒的对象。恺撒在任将军之际就不耐近身侍卫,为王之后更是如此。尽管他很了解暗杀者不断潜伏在周遭,却仍拒绝元老院的提议,不肯设置精选卫队,不久又把他起初在首都时所用的西班牙卫队遣散,只用罗马最高行政官所惯用的侍从官。

无法实现的理想

恺撒及其本派人的理想,乃是在罗马建立伯里克利式的政府,不仰仗刀剑,而仰仗人民的信赖;这个理想,在他斗争的过程中,他放弃了不少,然而,他却始终努力在抗拒军事专制的观念,其所用的努力恐怕是历史仅有的。当然这也是一个无法实现的理想,也是这巨大的心灵中唯一一个热望超乎了明晰判断的地方。恺撒心目中的政府,由其必然,就是一个非常个人性的政府,因此也会像伯里克利和克伦威尔的政府一样,随着其创造者的消逝而消逝。在国族的深沉混乱之下,罗马的第八个王,要想继承他的七位先驱,仅以法律与正义来统治人民,即使在他在世时都是不可能的;同样不可能的是他想把常备军纳入国体之内使之成为社会中可控制部分的构想,因为这军队在上次的内战中已经习得了权力的好处,却忘记了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