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交 通(第7/10页)

《旧书·职官志》:度支郎中、员外郎之职,转运、征敛、送纳,皆准程而节其迟速。凡天下舟车,水陆载运,皆具为脚直。轻重贵贱,平易险涩,而为之制。《通鉴》:唐昭宗乾宁元年(894年),董昌苛虐,于常赋之外,加敛数倍,以充贡献及中外馈遗。每旬发一纲,金万两,银五千铤,越绫万五千匹,他物称是。用卒五百人。或遇雨雪风水,违程皆死。《注》云:“唐制陆行之程:马日七十里,步及驴五十里,车三十里。水行之程:舟之重者,溯河日三十里,江四十里,余水四十五里。空舟,溯河四十里,江五十里,余水六十里。沿流之舟,则轻重同制,河日一百五十里,江一百里,余水七十里。转运、征敛、送纳,皆准程节其迟速。其三峡、砥柱之类,不拘此限。若遇风水浅不得行者,即于随近官司申牒验记,听折半功。不及是则为违程。董昌盖计日限程以至长安,又不许以雨雪风水准折也。”《旧书·高宗纪》: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将伐高丽,令太子留镇定州。及驾发有期,悲啼累日。因请飞驿递表起居,并递敕垂报。并许之。飞表奏事,自此始也。《通鉴》:后晋齐王开运三年十二月乙巳朔,李谷自书密奏,具言大军危急之势,请车驾幸滑州,遣高行周,符彦卿扈从,及发兵守澶州、河阳,以备虏之奔冲。遣军将关勋走马上之。《注》云:“走马上之,急报也。宋自宝元、康定以前,边镇率有走马承受之官。”此等,皆出常程之外者也。

《通鉴》: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年),庞勋于递中申状于崔彦曾。《注》云:“递中,谓入邮筒递送使府。”又僖宗乾符三年(876年),蛮遣李瑶还,递木夹以遗高骈。已见第十二章第二节。皆可见唐人传命之法。

驿在愈荒僻之处,为用愈大,故收复旧疆,或开拓境宇者,多事设置。《旧书·宪宗纪》:元和八年十一月,以盐州隶夏州。自夏州至丰州,初置八驿。此所以经略边境。《太宗纪》:贞观二十一年(647年),于突厥之北,至于回纥部落,置驿六十六所,以通北荒。《新书·回鹘传》:延陀亡后,铁勒诸部入朝,请于回纥、突厥部治大涂,号参天至尊道。乃诏碛南鹈泉之阳,置过邮六十八所,具群马、湩肉待使客,即此事也。此其规模,可谓甚远。然此等邮驿,非借兵力不能维持,而维持之所费尤巨,终不免劳中国以事四夷也。驿传于通信最便,用兵之际尤亟,故好武之国,虽荒陋亦能置之。《旧书·吐蕃传》,记徐舍人与僧延素语,适有飞鸟使至。飞鸟,犹中国驿骑也。云术者上变,召军急还,遂归之。《新书》略同。又云:其举兵,以七寸金箭为契。百里一驿。有急兵,驿人臆前加银鹘。甚急,鹘益多。告寇举烽。则其制亦颇详备矣。驿既所以便通讯,故有力而欲速知机密者,亦或置之。此为法令所不许。《隋书·荣毗传》:为华州长史。时晋王广在扬州,每令人密觇京师消息。遣张衡于路次,往往置马坊,以畜牧为辞,实给私人也。州县莫敢违。毗独遏绝其事。上闻而嘉之,赉绢百匹。是其事矣。若唐玄宗时之店有驿驴,见第十八章第一节。则如郑当时之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见《秦汉史》第十七章第六节。取节畜力而已,不为干禁也。

烽候所置,大率相去三十里。若有山冈隔绝,须逐便安置,得相望见,不必要限三十里。逼边境者,筑城置之。每烽置帅、副各一人。其放烽,有一炬、两炬、三炬、四炬,随贼多少为差。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通鉴》至德元载(756年)、元和七年(812年)《注》,皆据《唐六典》。《通鉴》:哥舒翰败于潼关,麾下来告急,玄宗不时召见,及暮,平安火不至,始惧;是也。

《隋书·杨素传》:素再讨江南之乱,至会稽。先是泉州人王国庆,南安豪族也。杀刺史刘弘,据州为乱。诸亡贼皆归之。自以海路艰阻,非北人所习,不设备伍。素泛海掩至。国庆皇遽,弃州而走。似当时闽、浙间海道,尚未畅通者。然唐懿宗时,陈磻石遂能海运以馈安南之师。事见第十章第二节。《旧书·本纪》:咸通三年(862年),磻石诣阙上书,言有奇计以馈南军。天子召见。磻石奏臣弟听思,曾任雷州刺史。家人随海船至福建。往来大船,一只可致千石。自福建装船,不一月至广州,得船数十艘,便可致三万石至广府矣。又引刘裕海路进军破卢循故事。执政是之。以磻石为盐铁巡官,往扬子院,专督海运。于是康承训之军,皆不阙供。五年五月丁酉,制淮南、两浙海运,虏隔舟船,访闻商徒失业颇甚。所由纵舍,为弊实深。亦有般货财委于水次,无人看守,多至散亡。嗟怨之声,盈于道路。宜令三道据所般米石数,牒报所在盐铁巡院,令和雇入海 船,分付所司。通计载米数足外,辄不更有隔夺,妄称贮备。其小舸短船,到江口,使司自有船,不在更取商人舟船之限。如官吏妄行威福,必议痛刑。则自淮南、两浙至闽、粤,海道悉已畅通,且商人有大船颇多。《新书·王义方传》:补晋王府参军,直弘文馆。素善张亮,亮抵罪,故贬吉安丞。道南海,舟师持酒脯请福。义方酌水誓曰:“有如忠获戾、孝见尤,四维廓氛,千里安流。神之听之,无作神羞。”是时盛夏,涛雾蒸涌,既祭,天云开露,人壮其诚。则自长安至江西,反有取道于海者矣。然则王国庆之不虞,特谓北兵不能航海而至,而非其时闽、浙海道之不通也。五代割据,闽、浙与中原隔绝,皆道海而来。欧《史·吴越世家》云:朝廷遣使,皆由登、莱泛海,岁常飘溺。《闽世家》云:审知岁遣使泛海自登、莱朝贡于梁。使者入海,覆溺十常三四。中原使闽、浙,入海失事,见于史者颇多。孔崇弼,事见第十八章第一节。司马邺、张文宝、李专美、程逊、裴羽、段希尧、司徒诩等,皆见《旧史》本传。程逊事且特书于晋高祖纪天福四年(939年)。如此,安得通行无阻。薛《史·司马邺传》言:“时扬州诸步多贼船,过者不敢循岸,必高帆远引海中。”盖使节之行,与寻常商民有异,故多覆溺之患也。《旧书·陆元方传》:则天革命,使元方安辑岭外。将涉海,风涛甚壮。舟人莫敢举帆。元方曰:“我受命无私,神岂害我?”遽命之济。既而风涛果息。则自中原至南方者,久习于海矣。《旧五代史·方太传》:青州千乘人。少隶本军为小校。尝戍登州,劫海客,事泄,刺史淳于晏匿之,遇赦免。可见其时戍将,有为盗贼之行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