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面对内忧外患,错误的改革让罗马走向分裂(第6/15页)

进行政权改革后,戴克里先决定集中力量镇压人民起义和各种反抗运动。马克西米安被派往高卢,负责镇压高卢的巴高达运动和非洲的起义。戴克里先则亲自到东方的埃及镇压起义。很快,他们都取得了巨大胜利。

此后,戴克里先为加强帝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实力和加强君主权力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戴克里先将原有的47个行省重新划分为100个行省加上罗马特别行政区,取消此前元老院管理和皇帝管理的区别,各行省统一由皇帝管理。意大利的特权地位被取消,拆分为意大利行省和罗马行政区。罗马行政区除了罗马城外,还辖有西西里及其他岛屿。在行省之上,全国建立12个行政区,每个行政区管理数个行省,由行政长官治理。在行省管理机构中,军权和民政权是分立的。这样,行省总督的权力被削弱,造反自立为皇帝的可能性降低。

政治改革的目的是加强皇权,削弱地方官员,尤其是军权和政权合一的总督权力。但是,戴克里先并不想因为改革而削弱罗马军的战斗力,因而他也进行了旨在加强罗马军战斗力的改革。

与以往从待遇上宠着士兵不同,戴克里先从军队编制和兵员补充方面进行了改革。他强化了义务兵役制,也实现了志愿兵制度,但以义务兵为主。

戴克里先命令大土地所有者承担责任:依照其所有隶农的人数,按一定比例提供新兵;有义务在军队中服役(担任军职)和提供“列特”(移居在罗马领土上的被俘蛮族人)服兵役。他还鼓励蛮族人为罗马帝国服兵役,给予特别的报酬或奖赏,以鼓励他们转到罗马帝国政权之下。

当时,罗马军的编制分为边防军团和驻在各省的内地机动军团。边防军团成员大多数由蛮族移民组成,内地机动军团中蛮族的成分也越来越大。罗马军的社会成分,除了自由小土地所有者以外,隶农和蛮族人急剧增多。罗马军蛮族化进程又进一步强化,军队人数增加到60万。

行政改革和军事改革需要巨大开支;扩大军队和国家官僚机关更需要大笔开支;皇帝宫廷的挥霍以及在罗马及其他城市兴建宏大建筑物的耗费,也同样需要大笔钱。面对财政经济的紧张局面,戴克里先又进行税收改革,以增加财政收入。

此前,罗马帝国的赋税形式多样,但大多属于间接税性质。征税是以商品生产的繁荣和城市经济生活的活跃为依据的。到此时,罗马帝国商品经济衰败,钱币价值跌落,已失去了作为有效税收的意义,因而必须实行新的赋税制度——以直接税和土地税为主。

帝国居民被责成向国家提供一定数量的生产品,以供国家之需,但它没有固定的征收时间和税率。戴克里先派人编制地籍,记载耕地的面积和数量,种植作物的分配比例、劳动者的人数和牲畜头数,然后向每一征税单位征收确定的赋税,主要是谷物、油、毛、肉类等实物。不占有土地的城市居民则必须缴纳人头税。

为了保证税收稳定,戴克里先还采取了一系列专横措施:禁止隶农和一切农业劳动者离开土地;不允许手工业者脱离其所属的同业公会;甚至使城市议会的议员(市元老)也固定在其出生的城市,以便使他们以自己的资财来担保城市应缴的税款。为了收税方便,戴克里先把在农村征收正规赋税的责任委诸大庄园主,从而加强了大庄园主对隶农的监督和奴役。

通过改革,罗马帝国有了稳定的物质资源,改变了此前靠战争掠夺和临时摊派获得物资的做法,对其后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不过,戴克里先实行的币制改革基本失败了,差点儿将帝国拖入到灾难之中。当时,流通的货币混乱,贬值非常厉害,必须进行整顿。戴克里先于公元301年铸造新金币,其法定重量为六十分之一罗马磅(1罗马磅约合327.54克),而屋大维时的标准是四十分之一罗马磅。此外,他还发行银币和铜币。这种做法不仅没有平稳物价,反而导致商品价格继续上涨。

为了同物价飞涨做斗争,戴克里先又于同年颁布“价格敕令”,企图用行政手段限定各种商品的最高价格和最高工资。敕令承认物价飞涨,附列了各种类的商品,首先是粮食和饲料的最高价格一览表,以及关于各类劳动报酬的最高工资标准,从农业短工、石匠、细木匠起,至建筑师、教师和律师为止。敕令威吓人们:“谁若胆敢违抗这个命令,他就将冒丧失头颅的危险。”

当然,对戴克里先来说,这两项改革的失败还算不上真正的失败——他真正的失败是实行错误的宗教政策,导致他不得不退位。相对他此前一直强调皇帝是神的代理人,这不能不说是个巨大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