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一章 《诗经》(第2/4页)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来到信阳,担任信阳宰。

仅仅干了一个月,子贡就干不下去了。

“奶奶个球,太没劲了。”子贡对自己说。他不是管理不好,而是根本不想去管。他很讨厌管人的感觉,也很讨厌向老板汇报工作的感觉。更令他讨厌的,就是官场里的奉迎做戏,尔虞我诈。

子贡的性格,想不干就不干了。于是,递交了辞职信,拍拍屁股走人了。

不管怎么说,子贡觉得自己努力过了,虽然没有达到老师的期望,至少按照老师的期望去做了。所以,去见老师也不用太惭愧。

就这样,子贡去见孔子了。

“赐啊,你是不是不干了?”看见子贡,孔子迎头就问。

“啊,老师,你怎么知道?”子贡吃了一惊,自己辞完职就来了,不可能有人就把这事情告诉老师了。

“其实,我早就知道你对做官没有兴趣,去的时候看你步伐沉重,十分勉强。而你回来的时候,步伐轻快,似乎是甩掉了包袱。所以,我知道一定是不干了。”孔子说,说得和颜悦色,丝毫没有要批评子贡的意思,这让子贡也彻底放了心。

子贡坐了下来,恰好胡乱来到,孔子就让胡乱温了酒,也坐在一旁。

子贡先问候了老师的身体,之后开始介绍自己一个月来的情况,孔子仔细地听着,有时点头有时摇头。

“老师,我这人就这样,不想把自己的强加给别人,也不想被别人强加什么。所以,我真不是一个混官场的料。”最后,子贡这样总结自己,也算是说出一个辞职不干的理由。

“赐啊,我知道,这确实不是你能做到的。”孔子说,他知道要改变一个人的性格确实很难,尤其是子贡这种聪明人。

按《论语》。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踢也,非尔所及也。”

“师兄,你不想管人,也不想被人管,世界上哪里有这样的职业啊?”胡乱一边斟酒,一边问。

“我想去经商,自己当老板,跟商品打交道,跟人之间只是平等的交易,谈得来就成交,谈不拢就不谈,岂不是就能做到这一点?”子贡说,他辞职就是为了经商,实际上,他一直的目标就是经商。

孔子没有说话,只管喝酒。孔子的心情很矛盾,经商是他不主张的,可是他又知道,子贡的才能就在经商上。所以,反对也不好,支持也不好,就干脆沉默。

“老师,我想要离开这里了,不过我会经常回来看您。离开之前,老师能不能赠送我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子贡问,十分恭敬真诚。

胡乱竖起了耳朵,他也想知道。

“大致,就是宽恕吧。”孔子沉吟了一下,眼前一亮,提高了声音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牢记在心,谢谢老师。”子贡向孔子跪拜,他知道,这句话够自己受用终身了。

胡乱也向孔子跪拜。他也知道,老师的话够自己祖祖辈辈受用了。

按《论语》。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听起来简单,理解起来容易,执行起来也并不难,可是世世代代及至今天,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如今讲精神文明讲和谐社会,讲来讲去,不如讲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诗经》】

子贡离开了,孔子的心情非常不好。自己这么多弟子中,有两个人对自己最为关心,一个是子路,那是真心关心自己,随时想着自己;另一个是子贡,与子路相比,子贡更有心计,更了解老师的心思,更能投其所好,让老师开心。所以,与子路在一起,孔子有安全感;与子贡在一起,孔子有幸福感。如今,子路去了蒲,虽然时时派人来看望老师,可是本人来的机会并不多;而子贡去经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来看自己,没有子贡,孔子突然觉得有些索然无味。

孔子知道,自己应该寻找新的寄托了,什么寄托?

“老师,这段诗是什么意思?”就在孔子感到茫然的时候,子夏来向老师请教学问了。“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前面两句出于《诗经·卫风·硕人》,全句的意思是:美女的笑容明媚动人,美丽的眼睛顾盼生情,不加装饰却更加动人。

“这就像画画啊,彩色都是在素色的底上作画啊。”孔子回答。

“就像仁义为底,礼法出于其上一样吗?”子夏说。

“哇噻,你联想得对啊。商啊,你启发了我,我愿意跟你谈论诗。”孔子非常高兴,高兴得笑了。

按《论语》。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诗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