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秦本纪第五(第6/9页)

哀公在位三十六年去世。太子是夷公,但夷公早就死了,不可能被立为秦君,夷公的儿子被立为国君,这就是秦惠公。

秦惠公元年,孔子代理鲁国国相的职务。五年,晋国六卿中的中行氏、范氏反叛晋国宗室,晋宗室派智氏、赵简子攻打他们,范氏、中行氏逃奔齐国。惠公在位十年去世,儿子悼公继位。

秦悼公二年,齐国的大臣田乞杀害他的国君孺子,扶立了孺子的哥哥阳生作为齐君,这就是齐悼公。六年,吴国的军队打败了齐国军队。齐国人杀死了齐悼公,扶立了他的儿子简公作为国君。九年,晋定公和吴王夫差会盟,在黄池城争当盟长,最终吴王争先做了盟主。吴国强盛,欺凌中原各国。十二年,齐国人田常杀害了齐简公,扶立简公的弟弟平公作为国君,田常作为国相辅佐他。十三年,楚国吞灭陈国。秦悼公在位十四年去世,儿子厉共公被立为国君。孔子在秦悼公十二年去世。

厉共公二年,蜀人前来进献财物。十六年,在黄河旁挖掘壕沟。派遣二万军卒征伐大荔国,夺取了大荔国的国都王城。二十一年,开始设置频阳县。晋国攻克了武成。二十四年,晋国发生内乱,智伯被杀,他的国土被分给赵、魏、韩。二十五年,智开和他的邑人逃奔来到秦国。三十三年,秦军征伐义渠国,俘虏了义渠国国王。

三十四年,有日食发生。厉共公去世,儿子躁公继立为国君。

躁公二年,南郑城造反。十三年,义渠国前来侵伐秦国,到达渭南。

十四年,躁公去世,扶立他的弟弟怀公为国君。

怀公四年,庶长晁和大臣们围攻怀公,怀公自杀。怀公的太子名叫昭子,早已死去,大臣们就扶立太子昭子的儿子作为国君,这就是秦灵公。灵公,是怀公的孙子。

灵公六年,晋国在少梁建筑城池,秦国的军队袭击了他们。十三年,建筑籍姑城。灵公去世,他的儿子献公没有能够被立为国君,确立灵公的叔父悼子为国君,这就是秦简公。简公,是昭子的弟弟,并且是怀公的儿子。

简公六年,开始颁布官吏可以带剑的法令。在洛水挖掘壕沟。建筑重泉城。十六年,简公去世,儿子惠公继立为国君。

惠公十二年,他的儿子出子降生。十三年,秦国征伐蜀地,攻取了南郑城。惠公去世,出子继立为国君。

出子二年,庶长改从河西迎请灵公的儿子献公而扶立他作为秦国国君。杀死出子和他的母亲,把他们沉入深渊。

秦国由于以往屡次更换国君,君臣秩序混乱,因此晋国又重新强盛起来,夺取了秦国的河西地区。

献公元年,废止殉葬制度。二年,建筑栎阳城。四年正月庚寅日,孝公降生。十一年,周朝太史儋拜见献公说:“周以前和秦国合为一处到分别为二,分别了五百年后又要重新合并,合并十七年后会有霸王出世。”十六年,桃树冬季开花。十八年,栎阳降下金雨。二十一年,秦国的军队和晋国的军队在石门山地区交战,斩杀了晋军首级六万,天子赠送了绣有花纹的礼服来表示祝贺。二十三年,秦国的军队与魏国和晋国的军队在少梁交战,俘虏了敌将公孙痤。

二十四年,献公去世,儿子孝公继立为国君,孝公当时已经二十一岁了。

孝公元年,在黄河和崤山以东有六个强国。秦孝公和齐威王、楚宣王、魏惠王、燕悼侯、韩哀侯、赵成侯并立,在淮水和泗水一带,存有十多个小国。楚国、魏国和秦国地界相连接。魏国修筑长城,从郑县沿洛水向北,拥有上郡。楚国从汉中向南拥有巴、黔中地区。周室势力微弱,诸侯凭借各自实力进行征伐,争相兼并。秦国处在偏僻的雍州,不能参与中原诸侯国的会盟,诸侯们把秦国当做夷翟看待。孝公根据这种形势而广泛施行恩惠,救助孤寡,招抚战士,明定立功奖赏。他在国中下令说:“以前我的祖先穆公从在岐山和雍邑地区的时候,修行德政和振兴武力,向东平定了晋国的内乱,使国土扩展到以黄河为界,在西方称霸于戎翟地区,扩展了千里疆土,天子致赠封号为伯,诸侯们都来表示祝贺,为后世开创了基业,非常光辉荣耀。恰逢以前遇到厉公、躁公、简公、出子时期的动乱不宁,国家出现内忧,无暇顾及国外事务,使三晋攻夺了我先君开拓的河西地区,诸侯们卑视秦国,再没有什么比这更加耻辱了。献公即位后,镇抚了边境,迁都到栎阳,并且准备向东征伐,恢复穆公时候秦国故有的疆域,重整穆公时的政治法令。寡人缅怀先君的遗志,内心常常感到悲痛。宾客群臣中若有人能够出奇计使秦国强盛,我将尊崇他而给予高官,和他一起分享国土。”于是就出兵向东围困陕城,进兵西方斩杀了戎人的獂王。卫鞅听到秦孝公发布的这一命令,向西进入秦国,借助景监的引见而求见孝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