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火树银花闹元宵(第3/3页)

公共空间和闹元宵

元宵节的大活动人山人海易发生踩踏等安全事故,因而惮于举办。人山人海说明群众需要,踩踏事故说明需加强公共空间的建设和管理。中央已有加强公共文化建设的文件。

公共空间和节庆的关系非常密切,像元宵节这样社会性大活动、群众性大狂欢的节日,关系更加密切。公共空间,包括广场、中央街道、公园,以及一些乡镇的公共活动场所。农村的祠堂过去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公共空间。传统节日过去多偏重于家庭,有些年轻人说,传统节日是和家人一起过,“洋节”是和朋友一起过。我们的传统节日以家庭为基点同时又要突破家庭的范围走向社会,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研究加强公共空间,是为了适应节庆发展的要求,是当前需要我们关注的课题。

广场是重大节庆的天然场所,北京的天安门广场、美国的纽约时报广场,都是举世闻名的。广场具有平坦、容量大的优点,相对不易发生踩踏事件、容易维护安全。我国许多城市建造了很好的广场,发挥其节庆场所的功能何乐而不为?2015年3月台中市的灯会参观者超过一千二百万人次,令全岛交通吃紧。

西方国家的一些大节,常在重要大街上搞巡行、巡游,包括过中国年的时候他们有些大城市也搞巡游。香港过年的花车大巡游遐迩驰名,北京的厂甸也是过年的著名街道。其他城市的一些重要街道,如中山市的孙文路等,也可以是巡游的好场所。我们把这些空间充分利用起来,可以把节庆文化和市民生活联系得更紧,把节庆搞得更红火,这样的节庆才有生命力。

公园是非常好的公共空间,我们常在公园举办庙会。舞龙舞狮已成为华人年节习俗的重要标志。

舞龙: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农业的命脉。在中国人观念中龙是管水的因而也管雨,可以协调风调雨顺,元宵舞龙灯盛行就含有此祈愿。舞龙的种类数以百计,异彩纷呈:火龙、水枪龙、冰上龙、花脸龙、板凳龙、手舞龙、醉龙舞、皮影龙、龙狮舞、花腰彝女子舞龙……百龙腾中华,文化回归,气象万千。回归后,适者生存,必然会发展、会创新、会繁荣。

舞狮:传统认为狮子威风,擅长守门,所以许多大门口蹲着两个石狮子。舞狮也是百花齐放,有文狮有武狮,有北狮有南狮,北狮如北京天桥的舞狮,南狮如广东佛山的舞狮,都传统悠长各有特色。还有狮龙结合的九狮拜龙呢。

舞龙舞狮是武术体育和舞蹈的完美结合(黄飞鸿的电视片就借舞狮进行武术比斗),威武雄壮,壮我民族精神,又适合广场群众活动,已成为中华节日的代表性符号,2008年笔者就提出,希望有单位主办舞龙、舞狮大赛或展演,就像龙舟大赛一样,很值得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