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编 欧洲的扩张(第2/18页)

第三次十字军远征?40年之后(1187年),穆斯林真的夺回了耶路撒冷和周边几乎全部城市,震动了基督教与全欧洲。因此腓特烈·巴巴罗萨皇帝、法王菲利普·奥古斯都、英王“狮心”理查德一世开始发动第三次伟大的十字军东征。

腓特烈统率自己的军队自陆路途经小亚细亚,在过河的时候溺亡了,他的军队也四处溃逃。菲利普与理查德一同走海路,可是却相互吵了起来,所以菲利普很快便率军返回。而勇猛能干的理查德却留下来了,与穆斯林作战,还获得了些许胜利。他未收回耶路撒冷,可是却于1192年签署了一份条约,规定为基督徒保留接近耶路撒冷沿海的狭长地带,而且能够进出耶路撒冷。

理查德与萨拉丁?第三次十字军远征的名望,主要并非因为所获得的成果,而是因为理查德与萨拉丁这两位主要领导人所饰演的戏剧性角色。萨拉丁,是亚美尼亚的库尔德人,在大马士革接受教育,是一位虔诚的穆斯林、有涵养的绅士、能干的政治家与英勇的战士。团结在他周围的穆斯林要比常常追随在他的战旗下的士兵更多。1187年,他占领并捍卫了耶路撒冷,成功打败了“狮心”理查德。

欧洲很多热忱的基督徒对理查德的行动表示失望,他们觉得他对萨拉丁不够凶残,认为他最起码应该占据耶路撒冷;可是他的做法基本可以,而且真正取得的成果比人们归给他的功绩更多。

翌年(1193年),萨拉丁去世了。而理查德在返回英国的路上被俘虏并遭到监禁。理查德最终被赎回,于1194年终结了十字军的征程回到家中,卒于1199年。

二、拜占庭帝国的革命

第四次十字军远征?教皇英诺森三世于1201年发动了第四次十字军远征,迫切地关注着要从穆斯林手里拯救出来的耶路撒冷。他们与亚得里亚海富足的商业女王——威尼斯签署了条约,威尼斯的船只须将基督徒士兵运至巴勒斯坦。可是要给付威尼斯的大部分款项却难以筹集,只筹到一部分。因此威尼斯商人想出了一个办法。

威尼斯商人?那时候,威尼斯的商人正与东方的穆斯林做着手艺很好的买卖,所以他们在任何时候都对运输十字军士兵前往巴勒斯坦并不热心,因为战争会影响威尼斯的贸易。在这项交易里,威尼斯的主要竞争对手是拜占庭帝国的君士坦丁堡与一些城市的商人。威尼斯商人攻打君士坦丁堡的愿望要比拯救耶路撒冷更迫切。他们说君士坦丁堡的希腊人不管怎样都并非好基督徒,他们从未对教皇赤诚过,不比异教徒好多少!十字军士兵们开始听得进去这些话了。他们还被告知,在前几次的十字军进攻中,希腊人未如人们所期望的那样充分合作。

放弃耶路撒冷?之后君士坦丁堡传来消息——正统的皇帝被废除了,篡位者阿利克塞三世乱用公款却不打穆斯林!君士坦丁堡成了革命的牺牲品,急需一位拯救者。正统皇帝的儿子号召威尼斯与十字军士兵们,并向他们做出保证,如果他当上皇帝,他与他的人民会变成合格的基督徒。这是最后一个办法了。威尼斯的计划实现了。

劫掠君士坦丁堡?第四次十字军的士兵们于1203年在威尼斯的帮助下,搭乘威尼斯的船只动身,并非前往拯救耶路撒冷,而是前去攻占君士坦丁堡。在鏖战以后,他们胜利了。他们废黜了阿利克塞三世,恢复了本来的皇帝。

可是一旦获得机会,公民们便起来反抗,将十字军士兵强加给他们的皇帝杀掉了,而且宣布新皇登位。君士坦丁堡再度爆发革命。在激烈的围困以后,威尼斯人与十字军士兵又占据了君士坦丁堡,焚烧抢掠,肆意杀戮,瓜分赃物。教皇听到消息震惊了,并且非常恼怒,对此表示抗议,可却无效。威尼斯占据了这座城市的商业部分、克里特岛、小亚细亚的贸易点与一些有价值的地区。一个威尼斯人变成了君士坦丁堡的大教长,十字军士兵佛兰德的伯爵鲍德温被封为皇帝。希腊帝国在宗教与政治方面被“拉丁化”了。

东方的拉丁帝国?由第四次十字军于1204年在拜占庭帝国的废墟上创建起来的这个所谓的“拉丁帝国”延至1261年。同年,阿利克塞三世的一个后代在威尼斯的意大利敌人热那亚援助之下,夺得了君士坦丁堡,终结了拉丁帝国,重建拜占庭帝国。

这几次革命的结果?拜占庭帝国的革命,即拉丁人借此来夺得掌控权的1204年革命和希腊借此来恢复统治的1261年革命,有了重要结果。它们不但暴露还加深了东西方基督徒间的竞争甚至仇恨。它们贬低与损害了十字军的声望。用解放一座圣城当作崇高目标而展开的虔诚运动,沦落成抢掠一个富裕城市的卑鄙的蛮暴阴谋。这两场革命在伊斯兰教的前进面前,大大削弱了拜占庭帝国。它们让东西方基督徒从此以后,无法真诚或是有效地合作去抗击穆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