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编 从古典时代到基督教文化(第8/18页)

巴希尔教规规定:修士们必须一同居住,一同吃喝,而且共同祈祷;教士们必须为有需要的人服务,帮助弱势的同胞,例如要抚养孤儿,照顾穷人和病人;还要教导人自立自强,努力工作,他们也建立学校并加以管理。本笃会规与巴希尔教规相似。本笃不仅关注人们的宗教信仰,也非常重视读书写字、脑力劳动和体力劳作。另外,他特别强调农业劳动,认为它是非常重要的体力劳动,但他的教会却强调修士们应该选择最有用的工作,无论是什么工作,只要能提供更多的服务,教士们都应该去做。因而从一开始,本笃的一部分修士就在教会学校任教,教男童们学习知识。

修士们的工作?在西欧的一些国家以及意大利、高卢地区,大多数的修道院和女修道院都采用本笃会规。随后几个世纪,本笃会的修士们为传播基督教做了很多效果显著的工作和贡献。他们向日耳曼人传教,成为传教工作的先锋队和主力军,逐渐使日耳曼人接受基督教,并使他们的文明程度日益提高。他们既口头传教讲道,也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无论是井然有序的传教工作,还是农忙劳动,或者是经营各种手工业,这些修士都能以基督徒的道德标准为世人树立榜样。他们在经商贸易方面同样诚实,童叟无欺,过着和平有秩序的教徒生活,他们凡事以身作则,为传教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基督徒在蛮族部落和国家里建立学校,并管理得井井有条,他们也抄写翻译拉丁文著作,并仔细保存这些经典作品。

阿里乌斯派的活动?让日耳曼人改信基督教并不容易,从传教到接受信仰是一个极其缓慢的过程,传教的方式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劝人皈依宗教的方法也多种多样。许多日耳曼人在入侵罗马以前就来到罗马帝国,与基督徒交往的过程中深受影响,慢慢就改变了信仰,皈依基督教。另外,因后来的战争侵略才大批地进入罗马帝国的日耳曼人,之后才改信基督教。也有一些日耳曼人虽然没有进入罗马,但他们接受了传教士的传教,成批地皈依基督教。阿里乌斯派的教徒是第一批去日耳曼部落中传教的人,当时日耳曼人都不在罗马居住,但已经有机会听到基督福音。

乌尔菲拉和哥特人?乌尔菲拉(311—383)是传教士的先驱。他向日耳曼人传教,并做了突出的贡献。他年幼的时候被西哥特人俘虏,从小亚细亚带到多瑙河以北,生活在西哥特人的居住地。乌尔菲拉自幼跟西哥特人生活在一起,几乎已经成为一个西哥特人。但他没有忘记,自己的祖父母曾经住在小亚细亚,他们原本都是基督徒。乌尔菲拉长大之后,被西哥特人派遣出使罗马,并在君士坦丁堡当人质,在那里居住了一段时间。他在君士坦丁堡认真学习希腊文和拉丁文,并且皈依基督教,接受了阿里乌斯教派。当时的罗马皇帝君士坦提乌斯非常支持这一教派,因此阿里乌斯教派的发展极为迅猛。乌尔菲拉三十岁的时候,被教皇授任为主教,此后的四十年里,他将自己的全部生命都奉献给宗教信仰,全身心投入到劝化哥特人的传教工作中。他最开始来到多瑙河以北,在西哥特人的部落中传讲福音,整整花了七年时间,收获颇丰。一名部落酋长制止他的传教,对他十分敌视,迫使他离开西哥特人的部落。后来他率领信徒们渡过多瑙河,得到君士坦提乌斯皇帝的许可之后,定居在默西亚,避免他的信徒们遭受迫害。虽然已经在默西亚定居,但是他仍然没有放弃为西哥特人传教,他多次派遣传教士渡过多瑙河,到西哥特人的部落传教。到了公元376年,当西哥特人得以进入罗马帝国时,大多数人都已经是阿里乌斯派的基督徒。这就可以解释当公元410年西哥特人攻击并抢劫罗马时,他们对宗教建筑加以保护,没有毁坏任何一座教堂。

乌尔菲拉的一生拥有很多伟大的成就,其中有一项非常重要,他亲自将《圣经》翻译成哥特文。这样,译本《圣经》就成为历史上第一部日耳曼文书籍。乌尔菲拉翻译《圣经》时,他特意删除了《列王纪》和《撒母耳记》,因为这里面记载了很多残酷的战争,哥特人天性好斗,尤其酷爱打仗,喜欢斗争和战争的故事。乌尔菲拉不想为他们提供这样的故事内容,担心哥特人受到好战的刺激,引发更多的战争情绪。

乌尔菲拉这个名字,也就是“小狼”的意思。

日耳曼人中的阿利乌斯派?阿利乌斯派是基督教的一个分支,在4世纪的时候,随着西哥特人的加入,阿利乌斯派的势力迅速在东哥特人、汪达尔人、勃艮第人、伦巴底人以及其他日耳曼部落中发展壮大。但是,阿利乌派斯遭到狄奥多西克及其继承者的严厉禁止,因而在罗马帝国逐渐消亡。然而到了5世纪,西班牙、非洲和意大利等地的日耳曼王国的国王和统治阶级几乎都是阿利乌派的基督徒。然而与统治阶层不同,罗马公民绝大多数都是天主教基督徒。宗教方面的信仰差异造成了各方面的分歧,双方矛盾超过了一个世纪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