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编 从古典时代到基督教文化(第3/18页)

比如在埃及,早期的雕刻艺术精湛,但后人无休止地模仿,使艺术变得低劣无味。罗马帝国也是如此,奥古斯都时期的黄金时代结束之后,艺术家们只想重复模仿已故大师们的风格。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中国和印度。当“古典作品”被盲目崇拜并过度模仿,创新发明就会沦为牺牲品,当前的社会发展必然被崇古思想束缚。

旧信仰的解体?古代各类原始宗教并没有为帝国文明奠定坚实的信仰基础,而后来新兴的哲学宗教,如斯多噶哲学和佛教等,也没有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饥渴和愿望。随着对神灵信仰的丧失,人性也逐渐堕落,最终被日常恶习所腐化。

罗马帝国后期,旧神信仰的影响力逐渐转弱,受过良好教育的上流社会群体被斯多噶哲学吸引,广泛信奉外来宗教,或者变成什么也不相信的无神论者。乔达摩在印度传播“八正道”,但它归根结底只是一种避世之道,号召人们摒弃七情六欲,逃避生活苦难。中国孔子的道德箴言成为人们伦理生活的标准指南,但无法从根本上鼓励人们积极面对生活。斯多噶派、佛陀和孔子等大哲的训导,对罗马、印度和中国的广大民众来说是远远不够的。统治者广建庙宇和宝塔,百姓为神灵偶像烧香上供,并借助各种巫术和神秘仪式,希望满足内心的宗教本能追求,但是依然无法得到道德指导和精神力量,更无法达到人类不断进步所渴慕追求的境界。

三、文明中的新生力量

各种原始宗教最终都衰弱了,旧神的信仰系统丧失了以往的威信。人们失去信仰的同时也失去了力量和勇气。如果希腊罗马始终信奉异教偶像,那么可以断言,世界遗产不会得到很好的保护。欧洲历史可能会成为亚洲历史的翻版,而欧洲祖先的故事也会跟中国人、印度人没有多大差别。

在近东地区,出现了一股全新的宗教力量,从亚洲传向欧洲,又从欧洲渡过广阔的海洋,带给全世界历史一种新活力和新方向。这股新兴力量使世界文明发展史出现深刻而奇妙的变化,当它进入人类生活时,便成为古代文明的终结和新世界开始的标志,开启了新时代的纪元。

这个新生力量就是基督教。

第14章 北方的蛮夷部族

一、日耳曼部族

在公元400年前,罗马帝国的北部以莱茵河和多瑙河为界,这两条大河的上游区域相隔不远,都是发源于阿尔卑斯山脉的北坡,朝着相反的方向流淌而下,莱茵河流向北海,而多瑙河注入黑海。两条大河对岸居住着许多部族,他们的语言多样混杂,有日耳曼语、斯拉夫语、芬兰语和凯尔特语。这些部族都被希腊罗马人称作“蛮族”,其中日耳曼人(条顿人)数量最多,他们文化落后,不懂得文字读写,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在欧洲史上的重要地位。

部落和酋长?日耳曼人和罗马人不一样,他们在政治上没有统一政权,相反,他们的情况类似北美印第安人,长期分裂为多个部落,彼此之间经常发动战争,其残酷程度丝毫不亚于抵抗凯尔特人、斯拉夫人或罗马人的入侵。日耳曼的每个部落都有一名酋长,酋长由部落中的战士们推选。另外,部落中还有一个最高会议,由酋长、祭司和预言师组成。日耳曼战士身穿曳地的长袍和兽皮,日常事务就是打仗和打猎,而普通的体力劳动则由妇女和俘虏的奴隶承担。

住所和法律?随着部落的发展,日耳曼人的文明程度有所提高,他们逐渐有了固定的居所,掌握了一些农业技术。但是他们还没有建立城市,只是分散住在村庄或农场的茅草屋里。日耳曼的土地归每个部落共有,依照需求分配给各个家庭。日耳曼人日常的礼尚往来遵循一套严格的风俗习惯,部落成员都受这些常规风俗习惯的约束。风俗习惯的各项规定极为烦琐,虽然没有形成固定文字,但都被汇集起来世代口耳相传,通常称为“日耳曼法”。

日历?日耳曼人掌握了一种划分年月和计算时辰的日历。有趣的是,在我们今天日历的星期里,有四天的名称来源于古老的日耳曼神祇:星期二(Tuesday)来自提乌神(Tiu),星期三(Wednesday)来自沃登神(Woden),星期四(Thursday)来自托尔神(Thor),星期五(Friday)来自弗莱雅神(Fria)。这些神祇的名词拼写几乎与星期名词相合,其中沃登神意为“众神和人类之父”,托尔神力大无穷,用掷锤的方法创造出雷电,他是战争之神,是日耳曼人的主神。日耳曼人有许多宗教节日,并在丛林里设立了很多拜祭神灵的神圣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