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编 从古典时代到基督教文化(第16/18页)

查理大帝从他的父亲和祖父那里受到了很多教育,实现了个人的良好的发展。不过据说,艾尔弗雷德则更多地受益于他的母亲,在他童年的时候,他的母亲花费了很多心思和时间来教育他。他是英国唯一的一位被众人尊称为“大王”的国王。

二、拜占庭帝国

从公元330年到1453年的一千一百多年来,由君士坦丁大帝在旧拜占庭建立的新城君士坦丁堡一直是漫长的罗马帝国的都城,也是一座用来抵抗蛮族侵略的重要堡垒。日耳曼人、匈奴人、斯拉夫人和阿拉伯人等都曾试图攻占君士坦丁堡。

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拜占庭帝国,自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古代罗马帝国的延续。不过事实也正是如此。从奥古斯都·恺撒的时候起,经过君士坦丁、狄奥多西乌斯、查士丁尼以及赫拉克利乌斯的几个时代,一直都是一个皇帝接着一个皇帝,直到后来的几个世纪才有所改变。君士坦丁堡仍然遵守罗马以前的法律和习俗,只不过由于社会产生了一些逐渐缓慢的发展,旧时的法律和习俗也随之发生一些变动。

拜占庭帝国和西方的加洛林帝国——查理大帝等帝国,在这些方面有极其相反的差别。拜占庭帝国是旧帝国的延续;而查理大帝等帝国则是崭新并间歇发展的。也许査理大帝的国家,或者某个能干的继承者统治的国家,被教皇和日耳曼人称呼为罗马帝国,但是穆斯林、希腊人以及斯拉夫人直到现在还总是认为“罗马”(或如他们所称的“鲁姆”)和“拜占庭”是一样的。在东欧人和亚洲人的观念里,拜占庭帝国是独一无二的罗马帝国。不过拜占庭帝国也有着诸多不足,它缺乏早期罗马帝国那种兼收并蓄的特征,在赫拉克利乌斯当政以后更为突出。它已经不再是一个包括许多种族、语言和宗教的帝国,而主要是一个说希腊语的国家。

拜占庭文化?从6世纪到11世纪的这几个世纪,对西欧来说可以算是黑暗时代,但在拜占庭帝国就截然不同。在拜占庭帝国,希腊语依然是文化方面的通用语言,各地的图书馆里都收藏着许多新旧希腊文献。而在5世纪时,建立了一座大型的宫廷学校,到了9世纪又重新改组整合。大部分地区讲授法律和医药的知识,普通教育也在加快推广当中。美术和建筑都达到了一个高度优美的水平。大大小小的教堂和宫殿里闪耀着珍贵的大理石、发光的镶嵌品以及美丽的金银色彩的图案。而那座华丽的圣索非亚大教堂,至今仍被称为拜占庭艺术的杰作。

大教长和教皇?拜占庭帝国的天主教教会有一个主要职位,就是君士坦丁堡的大教长。到了8世纪时,他和罗马主教(教皇)之间展开了诸多竞争。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东欧和西欧之间日益增长的差异与矛盾,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例如,希腊语是拜占庭帝国教会使用的语言,而西方罗马人、克尔特人和日耳曼人的教会则使用拉丁语。君士坦丁堡的主教或大教长深受皇帝的影响,而罗马的教皇就不一样,他拥有更多的独立性。这就使罗马教皇在教会和国家两方面上,大大扩展了他的势力。从8世纪到11世纪,在东方与西方之间,基督教教会内部的分裂一直在持续。

1054年之后,欧洲出现了两个有分歧的基督教教会。一个在东方,因强烈的爱国情感而依附于拜占庭皇帝和君士坦丁堡的大教长;另一个在西方,无条件忠诚地服从罗马主教即教皇。这两个教会都自称是公教,而且是正统的教会。在近代的习惯用法中,西方的教会被称为“天主教”,东方的教会被称为“东正教”。

三、基督教在北欧获胜

公元718年,穆斯林阿拉伯人被利奥三世赶出君士坦丁堡,接着又在公元732年被查理·马特赶出法国南部,而同时,基督教的传教士们将文明传到了中欧和北欧。在此之前,爱尔兰与苏格兰的凯尔特族修士已经在日耳曼旅行布道多时了。

日耳曼的皈依?温弗雷德,后被称为卜尼法斯,公元680年左右生于英国,是在日耳曼传教和组织教会最突出的人物。当时英国人刚刚改信基督教,卜尼法斯拥有基督使徒的热忱、青年人无畏的勇气和政治家的独到眼光。他毅然决定,要将教皇格里高利和奥古斯丁曾带给英格兰的光明和欢乐,一起带给大陆上的日耳曼人,于是他在图林根、黑森和巴伐利亚殚精竭虑地工作了三十年。虽然公元754年他牺牲在他为之服务的人手里,成了一名殉道者,但因此有了成千上万的人改信基督教,产生了数百个传教士,修道院与学校也纷纷建立起来。许多盏明灯相继在这黑暗的时代被点燃,卜尼法斯,这个日耳曼使徒因此而闻名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