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老北京的风情和韵味(第3/3页)

喝茶、饮酒是老北京百姓休闲的主要方式。

老北京的茶馆很多,到茶馆喝茶的人五花八门。有记者、作家、文人学者、戏曲演员、棋手、教师、学生、工匠(他们到这里来找雇主)、破落的八旗子弟、办案抓人的侦缉队,等等。手提鸟笼遛鸟的市民也常到茶馆休息。他们把鸟笼挂在棚竿上或者放在桌子上,一边喝茶,一边赏鸟,这时茶馆里各种鸟鸣声就响成一片。茶馆是当时一个社交场所,是一个浓缩的小社会,每天上演着一出出饱含着老百姓酸甜苦辣的喜剧和悲剧,映射出历史的变迁。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对此有出色的描绘,已经成了经典。

老北京城里酒馆也很多。大的酒店多集中在东单、西单、东四、西四、前门外、鼓楼前这些繁华商业区,小酒店往往开设在胡同口。小酒店的柜台上摆着许多下酒菜,如煮花生、豆腐干、香椿豆、松花蛋、熏鱼、炸虾,等等,店堂里放几只大酒缸,上面摆着红漆的大缸盖,作为酒客饮酒的桌子,所以这种小酒店俗名叫“大酒缸”。

北京的普通老百姓到了酒店,要上二两白干,一碟豆腐干,一碟花生米,一边和酒店中其他饮酒的顾客聊天,一边慢慢品味酒的滋味。酒和菜很便宜,但饮酒的人都很知足、快乐。整个酒馆散发着一种悠然自得的情调。

北京老百姓的休闲生活花样很多,除了饮酒、品茶,还有玩鸟的、玩金鱼的、玩风筝的、玩蝈蝈的、玩蟋蟀的、玩瓷器的、玩脸谱的、玩盆景的、玩泥人的、玩面人的、玩吆喝的……北京的普通老百姓用各种方法“找乐子”,为平淡的人生增添一点情趣和快意。

北京老百姓喜欢养金鱼。养金鱼的风气从金、元时代就有了。一般平民百姓喜欢在自家庭院摆上鱼缸。金鱼缸和石榴树成了四合院中不可缺少的摆设。

北京老百姓喜欢养鸽子。养鸽子的乐趣在于放飞。有人还喜欢制作精美的鸽哨,系在鸽子的尾羽中间。民俗学家王世襄说,天空中鸽哨的声音已经成为北京的象征。“在北京,不论是风和日丽的春天,阵雨初霁的盛夏,碧空如洗的清秋,天寒欲雪的冬日,都可听到空中传来央央琅琅之音。它时宏时细,忽远忽近,亦低亦昂,倏疾倏徐,悠悠回荡,恍若钧天妙乐,使人心旷神怡。” “它是北京的情趣,不知多少次把人们从梦中唤醒,不知多少次把人们的目光引向遥远的天空,又不知多少次给大人和儿童带来了喜悦。”这是北京的一个美感世界。

随着时代的变化,北京老百姓的休闲生活和休闲习惯也在发生变化。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涌现出了三里屯酒吧街、东直门簋街、什刹海酒吧街这样一些北京的新的休闲景区。例如什刹海,那本来是北京老百姓夏天避暑纳凉的一个去处,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还比较冷清,谁能想到进入21世纪竟一下子“火”了起来,酒吧、餐吧、食吧、艺吧、茶吧一家挨一家。你看那些吧名:“淡泊弯”、“岳麓山屋”、“茶马古道”、“蓝莲花”、“欲望城市”、“寻东寻西”、“吉他”、“滴水藏海”、“不大厨吧”、“望海怡然”、“胡同写意”、“水色盛开”、“后海红”、“鸟巢”、“云起”、“水岸”、“听月”、“春茶”、“一直以来”、“七月七日晴”、“了无痕”、“你好吧”……这些吧名联在一起,简直是一首绝妙的诗。从这些吧名,人们可以感受到今天什刹海的民俗风情,品尝到新世纪北京的意趣。

有位学者说得好,北京是属于昨天、今天、明天的城,永远的城。

飞在北京老屋上的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