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返京(第3/4页)

听到背后的脚步声,连延秋转过身来,从容行礼,笑道“久不见娘娘,风华依旧,让人欣慰。”微暖的阳光透过窗纱洒进来,映照他雍容端丽宛如画中人。

袁萝眨了眨眼睛,露出笑容,“提督北上一行,倒是憔悴了些。想来此行艰险,能平安归来实在万幸。”

连延秋一走大半年,确实消瘦了些,想必是在北方的日子太忙碌。他不仅要主持明面上的和谈,还要策动暗地里的密探谍报,同时还要半遮半掩地开展袁萝赎回北疆百姓的生意。千头万绪,也只有这个人有能耐周全了。

日前传回来的奏报她已经看过,从各个部落赎回的百姓已经有四万余人,都被送回家乡安置,并分了田产。这四万人耗费了袁萝足足八十多万两银钱。

后续大概还有三四万人,等着这边凑齐了银子,才好下一步的动作。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北戎并未打算撕破脸皮……”连延秋笑道,“为君分忧,也不算辛劳。”

又提到,“因为赎回的百姓太多,北戎那边渐渐有抬价的意思。本来还想着如今国库空虚,无以为继,没想到娘娘命工坊烧制出了这种玩意儿。”

连延秋将最后一粒儿果子喂给呱噪的鹦鹉,然后将小碟子举高,放在眼前,剔透华美的色彩在阳光下折射出璀璨的光芒。

小碟子只有巴掌大小,却精致无比,正是最近在京城勋贵阶层掀起一阵狂热的景泰蓝制品。

自从一个月前投入市场,迅速变成勋贵世家追捧的对象。袁萝将这玩意儿定在奢侈品的价位上,还特意分成了高中低三档,中低两档的数目多,一件几十两到几百两不能,而最优质的的高档品,每个月只有件问世,可能是茶壶摆件,也可能是杯盏碗碟。价值数千到上万两,供不应求。

还有勋贵人家为了凑齐一套,专门去贿赂皇庄商人的。

引起这么大的轰动,当然也少不了韦皇后之前在宴席上的诸般炫耀,引得一众内外命妇眼红不已。

追捧此物的不仅在天裕,好像胡商看过,更是奉若至宝,愿意穷家荡产用宝石等物来换取,说带回国内,必定一本万利。景泰蓝炫目的色彩确实更符合西域的审美风格。

对连延秋的称赞,袁萝内心暗爽,面上故作淡然地道“一点儿雕虫小技罢了,这些金铁之物,能换来北疆百姓安康,也值得了。”

连延秋笑而不语。两人一前一后进了内殿。

袁萝问道“不是说昨日就能返回吗?”

“在城北安镇娘娘新开的图书馆里蹉跎了一日,看书看得入神,忘了时间……”

听着这个人将自己的功绩一桩桩娓娓道来,还真是挺有成就感的。尤其连延秋笑着凝望她。“臣不过离开半年,娘娘就有如此多的惊喜,实在让臣后悔,北上一趟,错过了多少精彩。”

“咳咳,提督过奖了。”

“非是臣过誉,今日翻看馆中藏书,很多都是宫中或者各大世家的秘藏书籍。如今抄录了放在馆中,供人随意阅览。臣忍不住好奇,娘娘是如何让那些敝帚自珍的世家捐献书籍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筹备图书馆之前,袁萝可是殚精竭虑,多方搜集书籍,除了市面上流传广泛的文集之外,还有宫中藏书馆和各大世家的私藏书楼都搜罗来了一些。图书馆的书籍质量,是绝对让袁萝自豪的。

对于连延秋的疑惑,袁萝得意地笑了笑,“不过巧取豪夺罢了。”

其实她派人去各家藏书馆抄录之前,说明了要建造一座包罗万象的图书馆。各大世家都以为她是要充实宫中藏书楼,毕竟之前崇文馆遭了一场大火,烧毁了不少孤本藏书。所以都勉强答应了。

之后贵妃果然建起了一座空前绝后的图书馆,但这图书馆却不是宫内秘藏,而是面对全天下学子开放的。让很多世家一口老血憋在胸口吐不出咽不下的。

袁萝却只觉得暗爽。

越是顶级的文章典籍,越要弄成孤本,才能凸显其珍贵。这是一种什么精神?有病的精神!!!

想想千年以降,多少古代文化工艺断绝了传承,就是因为这种变态陋习。还有落后的门户观念,什么传男不传女,死也要带进棺材里。袁萝对这种想法深恶痛绝!

敝帚自珍!一个扫帚只能用来扫一个屋子,但如果借给别人,教给别人,可以制作千千万万扫帚,扫千千万万屋子……

“娘娘心胸倒是比臣想象的更宽广。”连延秋笑道。

他笑起来的模样,尤其这种目光中含着亮光的模样,更显眉目秀美。从这个角度看去,真的跟沈东流有点儿像呢。

袁萝只觉得那个念头藏在心里头如同一只活泼的小猫,抓心挠肺的。正想着该怎么开口试探,连延秋先开了口,平淡地问道“娘娘今日在曲江池,非礼顾少将军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