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天网恢恢(第5/11页)

“宋大个,你认识的人多,我跟你打听个人。”然后就把老贾的特征情况都跟他说了一遍,我说我只知道他姓贾,不知道叫什么。

宋大个听完,摸着下巴想了会儿说:“你说这人,我好像有点印象,我想想叫什么来着……好像叫贾……贾学道。对,就叫这名。”

“贾学道?”我一听就乐了,难怪老贾一直不说自己的真名。

“你知道他的店开在哪个古玩市场吗?”

宋大个立刻摇头道:“不是古玩市场,他的店好像听说开在了箍桶巷那一片。”

“箍桶巷?”

宋大个说的箍桶巷,俗称木匠营,位于秦淮区长乐路中段以南。这条巷子之所以出名,是因为相传明朝年间江南首富沈万三的箍桶匠住在这里。

这沈万三自然是不用多说了,说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钱的几个人也不为过,富可敌国,朱元璋都看得眼红,当年南京城三分之一的城墙就是他出资建造的。这个箍桶匠也算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许多木匠慕名而来向他学习,最后聚集成了这样一条三百多米长的巷子。

不过如今的箍桶巷早就不是过去的木匠营了,而是一条保留着旧有南京风貌的商业街。箍桶巷不长,两边多是快餐店和小饰品商店,所以古玩店很容易找。

我站在一家关着门的古玩店门前,抬头看了看,店门上方的匾额写着三个字——真贾坊。门两旁还有一副对联:“真做假时真亦假,假做真时假亦真”。

都不用猜,就知道这一定是老贾的店了。

明知道没人,但我还是拍了拍门。旁边一家手工艺品店的老板娘探出头来道:“不用敲了,这家店没人。”

我看那老板娘有四十岁出头了,但是为了打听消息,就喊道:“这位姑娘,这店多久没开门了啊。”

一听我喊“姑娘”,老板娘顿时乐开了花:“什么姑娘啊,叫大姐还差不多。这店啊,我看有个把礼拜没开门了吧。不过平时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也见怪不怪了。”

我又夸了她两句年轻,保养得好,她更乐开花了,我问什么就说什么。

她说这店开了应该好几年了,反正三年前她开店的时候就有了。不过这店生意一直不怎么样,进去的人都很少,所以也不是经常开门,平时有个小伙计看着,老板隔个三五天才会来一次,有时候半个月也见不到人影。

她问我找谁,我说找老板。她就很担心地说不会是欠了你钱吧,那你可得当心点,这老板看着不像什么好人。

我一愣,说不会吧,我看他人好像还不错啊。

老板娘撇撇嘴道:“不错什么呀。”然后凑到我耳边小声道,“我偷偷告诉你,你可不要说出去。”

我连忙点头。

“有一次我在店里盘货所以回去晚了,就在我准备走的时候,发现隔壁那老板居然大晚上的回来了,不光是一个人,还带了个男的一起。我一开始也没注意,第二天早上开门营业的时候,发现前一天晚上那个男的鬼鬼祟祟地从店里出来。”

“这挺正常的吧?兴许是朋友呢。”

“我还没说完呢。后来我就经常留意了,发现每隔一段时间,那个老板就会和那男人大晚上的来店里,经常一待就是一宿。”这个年纪的女人就是八卦,大概是掩不住的天性,“你想啊,大晚上的两个男人经常在这里约会,你说能是什么好人?”说着“咯咯咯”地笑了起来。

我有些厌恶这样的八卦,我知道她什么意思,但老贾怎么看都不是那样的人。我不想继续和她说下去,就找了个借口离开了。

还没到家,远远地就看到一辆熟悉的车停在我家门前,是韩城的车。

韩城也看见了我,从车上下来,说道:“苏星海想见你。”

“苏星海?”我一愣,“你们不是已经抓了他嘛,他还见我干吗?”

“事情你没想得那么简单,何况他本身地位特殊,他的要求我们还是要考虑的。”他顿了顿又说,“另外,还有另一件事要找你。”

“什么事?”

“真佛灯找到了,需要你来鉴定。”

“讽刺”这两个字写起来简单,真正体会到的时候就知道不简单了。

前后两次进公安局,我的身份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变化。上次我是被抓进去的,还被当成是偷盗国宝的贼,这次我却是被警察请过去鉴定佛灯的,因为上次鉴定的人如今已是阶下囚了。

这就叫讽刺。

至于为什么请我去鉴定,韩城的意思是他推荐的我,一是相信我的鉴定水平,二是我现在是最了解佛灯的人,假佛灯又在我手里,所以我是最合适的人选。

我说那就去吧,我也想看看这真佛灯到底什么样。我还顺便带上了假佛灯。

在车上,我说:“早上我看到新闻里的通缉令了,丰哥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