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拍卖风云(第7/10页)

四看手感。新仿的佛像工艺粗劣,毛刺儿较多,摸起来扎手,尤其佛像底部是造假者容易忽略的地方。而古佛像经过岁月的“打磨”,毛刺早已磨平,不会出现扎手的情况。

五看重量。就同等规格的佛像来说,新做的比较沉。因为现在很多新佛像是用硅胶铸模翻造而成的,翻铸的佛像胎厚像沉,而古佛像胎薄像轻。因为古时候铜很珍贵,国家对铜的用量控制很严,佛像的胎就做得很薄,而且技术越高佛像可能越薄。

最后就是闻气味。古代的金铜佛像或其他木质、陶瓷等材质的佛像,由于受人们供奉时常被烟火熏染,或长时间被埋藏于地下,只要对其仔细嗅别,一般都可以嗅到烟火、发霉或腐朽的味道。而仿制品则完全没有这些味道,即便有些伪品用烟熏或埋于地下等作旧方式处理,也难免露出破绽,或烟火味过浓,或泥土芳香太浓,很容易被识破。

我不知道台上这个佛像的品相到底怎么样,不过肯定是真品,不然老头花这么多钱买下来,不是真品的话拍卖公司一定吃不了兜着走。

想到此,我不禁自娱自乐地笑了笑,一抬头却发现那个老头正看着我,不由得一愣,这老头的眼睛深邃无比,看得我直发毛。

“下面是本次拍卖会的第四件拍品。”台上,拍卖师的声音再次响起,把所有人的注意力又吸引了过去,那个老头的视线才从我身上移开。

“明永乐青花压手杯一个。”

这句话,把我的注意力也吸引了过去。

“压手杯”是杯的一种样式,胎体厚重,重心在杯的下部,口沿微微外撇,手握杯时,正压合于手的虎口处,给人以沉重压手之感,故有“压手杯”之称。

《陶雅》有记载曰:“宋代均窑压手大杯,细腹半趺,亭亭玉立,并有蚯蚓走泥印,内青而外紫,鲜妍罕匹。”

明代压手杯以永乐压手杯最为有名,系仿宋制,出自永乐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其中最有名的是双狮滚球压手杯,球中篆“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杯身绘青花缠枝莲纹饰。

它之所以能引起我的注意,一是压手杯乃永乐朝独有的名贵器物,二是此物是明代瓷器中少有的能与文献相互印证的实物。另外就是,这东西存世十分稀少,所以非常值钱。

没想到拍卖公司居然有这种宝贝,这要是放到古玩市场上去,绝对是个称得上镇店之宝的压堂货。

东西被摆到台上后,会场顿时传来一阵窃窃私语,有些人还伸长了脖子去看。

我反正是来打发时间的,就不客气地直接沿着大厅一边往前走,一直走到距离台前很近的地方。不过这杯子太小,只能眯起眼睛仔细瞧,我恨不得直接冲上去好好看看。

远远地观察看来,此杯制作精细,形体古朴敦厚,青花色调深翠。但是看不到杯底,不知道是什么款。因为压手杯里,双狮滚球是极品,鸳鸯心是上品,花心者为中下品。

正好身旁坐着个年轻女子,我便上前坐在她旁边搭了两句话,装出一副专家的模样,然后把她手里那本拍卖会的宣传册拿来看看。翻开后,里面果然有这个永乐青花压手杯的介绍,旁边还有清晰的配图。我一看,居然是个鸳鸯心的,那可值钱得很啊。

果不其然,竞拍氛围十分活跃,和前面那个鎏金铜佛一样是十万元起拍,但是这个永乐压手杯的价格在短短五分钟内就涨到了十五万元,而且还在不断加价。

“您觉得这东西怎么样?”旁边的女子问我。

刚才的交谈中我已经大致知道了,这是个嫁了有钱老男人的少妇,老男人成天在外面应酬,她就闲来无事,参加一些看似高档的活动,其实对古董什么都不懂,只是手里钱多得是。

“你有兴趣?”我其实是随口一问,没想到她居然点头说:“是啊是啊,我看这东西不错,买回去摆我家那位办公室里,也好显得我很有文化。”

我心中轻蔑地一笑。现在的古玩市场上,充斥着这种有钱却没文化,又想拿古董来装点门面的人,就是这种人把古董收藏引向了更为畸形的道路。

不过既然人家问了,我也不好拒绝,便指着台上那个东西说道:“这东西很稀罕,存世量极少,据说乾隆皇帝当年遍寻民间,才找到了三个半,其中那半个是破损了的,我记得现在北京故宫里有一个,其他的不清楚哪儿去了。民间也不是没有出现过,只是进过宫里的东西有出处,所以和民间冒出来的不一样。不过民间那些大部分都是清代的仿品,值钱,但不值大钱。”

“那这个呢?”

“这个啊……”台上的东西我也看不太清,只能拿起宣传册指着图片说,“你看这个压手杯,坦口折腰,砂足滑底,杯底内心青花明朗,落款清晰。这些都符合清代史学家谷应泰的记载,应该是个真品无误,我看这价格还会涨,你若真有兴趣,可得做好准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