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海内孤本(第10/12页)

一路上我试探着问了很多问题,比如去哪儿,除了你之外还有人么,这《玉函经》的来历之类的问题,但是对方什么都不说,只说到了你就知道了。

“三角眼”一直开一直开,起码开了二十分钟,我屁股都给震麻了才停下来。

“大哥,到了,就前面。”他指了指前面道。

我看了看,四周有点荒,不过不是农村,他指的是前面一幢私建的二层小楼,感觉有点似曾相识。回头看了眼,吓了我一跳,居然没看到韩城的车,莫非是跟丢了?

“大哥,走吧。”“三角眼”招呼我道。

我不敢犹豫,生怕穿帮了,只能硬着头皮跟他走,这是我第一次希望有警察正躲在哪个角落里盯着我。

这幢小楼显然不是用来住人的,更像是个仓库,里面堆了很多箱子和杂物。我随意看了几眼,从一些破损的箱子里露出来的部分判断,应该都是古董,只是难辨真假。

“三角眼”关上门,见我正在打量那些东西,便赶紧把我往楼上引,说这些没什么看的,都是些破烂。

到了楼上,环境稍微好了点,起码还有张沙发和茶几。“三角眼”嘱咐了一声“别乱跑”,然后说自己下去拿东西。接着,我居然听到下面传来翻箱倒柜的声音,顿时气得想骂人。

刚想发火,“三角眼”就噔噔噔地跑了上来,手里拿了个东西,嘴里喊道:“找到了找到了。”说着把一本书丢在了我面前的茶几上。

我彻底无语了,这家伙是真傻还是装傻,就算是假的也不能这么对待吧,明摆着就是在告诉我这是假的。

不过鉴定还是要鉴定的,我拿起来翻了翻,顿时连再多看一眼的欲望都没了。

虽然翻开后题名页上的题名是“广成先生玉函经”,里页写着“南陵徐乃昌影摩宋本重雕”等字,但用纸太随意,一看就是用染纸的方法染出来的。尽管颜色被做成了黄褐色,看起来好似很旧,但纸张的质感和密度依然很现代,古代的技术怎么可能造出这么生脆的纸。

我把那东西往茶几上一丢,站起来就要走。

“三角眼”一愣,马上拦住我道:“大哥你干吗啊?东西不要了?”

“这种一眼假的东西你自己留着慢慢玩吧。”我瞪着他道。

他大概是被我瞪得有点发毛,不由自主地后退了一步,但嘴里还是争辩道:“你别胡说八道,我这可是正宗的,我看你是想压价才这么说的吧!”

“压价?”我本来都想走人了,听他这么一说就来气了,“死鸭子嘴硬是吧。行,今天老子就给你好好上一课!”

我大马金刀地往沙发上一坐,道:“一般说的古籍善本,主要包括刻本、墨迹本、碑帖、印谱、信札等。刻本是使用雕版技术印制的书籍,其顶峰期的宋元刻本在市场上流通的已寥寥无几,继而由明清及民国时期的精刻本引领风潮;墨迹本为文人稿本、手抄本等,一般存世量稀少,且多为孤本;碑帖、印谱、信札、文人墨迹等,是近年来古籍拍场上的重要品种。”

“三角眼”惊讶地看着我,估计是没想到我居然还懂这么多。

“古籍的收藏要点是:刻本优于印本,初刻优于翻刻,套色优于单色,图画优于文字。虽然市场上古籍善本的赝品要比字画少很多,但冒名人批校、加盖伪章、残本充全、挖改描补、撕去序跋的事也时有发生。”我看看他道,“尤其是现在还流通于民间的线装古籍日益稀少,其中能称得上‘善本’的更是屈指可数。所以有些小人,不得不防啊。”

“大哥原来是行里人啊?失敬失敬。”“三角眼”已经被我镇住了,赔着笑问道。

我没理他,把那假的《玉函经》翻了翻,然后一扬手丢到他面前说:“用百分之一的三氯化铁溶液对纸喷洒几遍,然后放一个礼拜,纸张就会变得黄中带灰,看起来会像旧纸了。次一点的话,用茶水或者麦草水在白纸上刷一层,再用煤灶烘干,反复几次也能把新纸给做旧。”

听我把做旧的方法都讲出来了,“三角眼”“噌”地一下汗就下来了。“大哥原来不光是行里人,还是手艺人啊……这次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了。”

我冷笑了下,心说论造假你还嫩了点。“你们还真是不够专业啊,做旧之后应该用紫外线照个几天,这样就能把纸的纤维给破坏掉,也就是加速老化,从手感上也不会被人轻易识破。可惜啊……”说着站起来就要走。

“大哥留步,千万留步。”“三角眼”追了上来。

我回头看看他道:“我课已经上完了,还想怎么着?”

“不是,大哥,之前是我搞错了,那个是我们闹着玩儿的赝品,但我们确实有真正的清代仿宋刻本《玉函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