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金陵三杰(第10/12页)

老贾说的一点都没错,那个穿中山装的男人果然和我长得很像,不说十分相似,但至少有七八分,看来这个人应该就是胡青山了,而旁边那个穿长衫的大概就是老贾的爷爷。

我把照片翻过来,背面有一行字,应该是用钢笔写的,前面有日期,但是墨已经散开,看不清了。整句话的大概意思是“某某年,贾程与青山先生相遇甚欢,遂合影留念”。

“怎么样?我没说错吧。”老贾得意地笑道。

我点点头:“贾大哥,这张照片能暂时借给我吗?”

“没事没事,送给你好了。”

我受宠若惊道:“那怎么行啊,这是你先人的遗物啊。”

老贾哈哈一笑:“我爷爷留下的照片又不止这一张,你拿去吧,不碍事。”

我便不再推辞,千恩万谢一番,心想今天他托我的事我可一定要给他办好。刚要收起照片,想起还有个疑问,便问道:“对了,贾大哥,这张照片的形状有点怪啊,是不是缺了一块?”

老贾点点头:“兄弟,被你说对了,这照片确实缺了一块,就在胡青山那边,你看这胡青山都贴着照片的边了。因为那一部分照片受潮发霉得厉害,就被我妈给剪掉了。不过万幸,没把我爷爷和你爷爷给剪掉。”

我恍然大悟,再次谢谢他,然后收起了照片。

这时候,一辆白色的面包车开了过来。蹲在地上抽烟的那两人马上站了起来,老贾冲我说道:“车来了。”

“贾大哥,我们这是上哪儿去?”

“嘘。”老贾做了个噤声的动作,“先别问,等下你就知道了。”

面包车停下来,司机下来打开车门,那两个抽烟的先一步爬上了车,老贾拉了我一下,让我跟着他也上了车。然后司机便关上了车门,回到驾驶座发动了车子。

整个过程中,乘客和司机都没有任何交流,好似他们之间有着约定俗成的规则。

一开始我没看出来车往哪里开,但是开了半个多小时后,我就发现这车是往郊外去的。随着夜色渐浓,周围的人烟也越来越稀少。

整个过程中,没有人说话,我看看老贾,他笑了笑,示意我眯一会儿。我心想,这次也不知道会蹚什么浑水,不过既来之则安之,索性就睡一觉吧。

迷迷糊糊地睡了一会儿,突然车子一阵颠簸把我给折腾醒了。我揉揉酸痛的脖子,借着外面的月光看了看表,已经开了一个多小时了。

我看了看窗外的景物,这显然是到了农村啊,前面都是坑坑洼洼的泥路,所以特别颠簸。

难道是来这里上货的?

“上货”是古玩术语,一般指古董商从农村市场或收藏者手里购买东西。但想想上货有必要搞得这么神秘吗,还大晚上的来。

我凑到老贾旁边低声问:“贾大哥,这是来上货吗?小心有人埋地雷啊。”

老贾微微一笑,轻轻摆了摆手说:“放心,两码事。”

他这么一说,我就更糊涂了。这“埋地雷”是行里一种诈骗的手段,因为有人觉得从农村收来的东西可靠,所以就会有假货贩子联合农民把一些假的东西故意放在农村等着人上钩,就像埋一颗地雷等人来踩一样。

“各位爷,到了。”又过了一会儿,司机终于开口了。

车停下,我们四个鱼贯而出。我看了看四周,确实是农村,黑漆漆一片,偶尔有一星半点光亮。不过就在我们正前方,却有一栋和周围格格不入的两层小楼,楼门口挂着两个刺眼的大红灯笼。

直到这时候,老贾才笑着开口道:“兄弟,哥哥带你来吃满汉全席了。”

“满汉全席?”我一愣,这是什么东西?

小楼里出来一个人,把我们迎了进去。看不出来有什么玄机,等我们一进门,刚才迎我们的那人就把大门给关上了。

我发现,除了我和老贾还有那两个抽烟的之外,屋里还坐着三拨人,有一个人单独前来,另外两拨都是两个人。

屋里的座椅都是贴着三面墙摆的,老贾拉我坐在一旁,看他的样子肯定不是第一次来这种场合了。

大家似乎都懂规矩,很有耐心地等着。我实在按捺不住了,就悄声问道:“贾大哥,这满汉全席到底是什么?”

他嘿嘿一笑,也轻声道:“你没听过?”

我摇摇头,造假的事我懂得多些,古董行明面上的道理和把戏我也基本上都懂,但是这暗地里的东西还真不那么清楚。古董这行,说难听点有些规矩和行事很像过去的黑社会,水太深,轻易下去很容易被淹死。这也是我专门盯着外国人的原因之一,惹不起的,咱换条路照样走得潇洒。

“‘铲地皮’你总知道吧?”

我点点头,铲地皮我知道,也叫游击队,一般是指那种自己不开店,专跑农村收货,或者是收盗墓货,拿了东西后再转卖给各商家的人。但是铲地皮的还没见过有这么大排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