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国宝失窃(第13/14页)

“地中海”一声冷哼,对被我看不起这件事显然很是生气,马上抓起那个透明容器塞到我手里道:“看看看,你爱怎么看怎么看,我就不信你能看出朵花来。”

我发现韩城想拦住“地中海”,但没来得及,我得意地笑了笑,他便没再坚持。

我拿起那个容器,看到没上锁,就直接打开把那灯给拿了出来。这下韩城和那“地中海”都急了,上来就要抢,我立刻高举起那灯,作势要砸,投鼠忌器的他们便不敢再动了。之前借着灯光里里外外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东西到手后,我心里就有底了。这玩意儿做得固然精湛,但肯定不是出自老石头之手。

“这位同志,你知道琉璃佛灯烧的是什么油吗?”我掂了掂手里的东西,嘴角挂上一丝胸有成竹的笑容问道。

“我哪知道烧的什么油!”“地中海”十分不悦,估计是觉得我这个问题问得莫名其妙吧。

“明代以前,中土佛教所用的长明灯烧的都是素油,也就是现在说的植物油,这是符合佛教不杀生的核心思想的。但是烧植物油会有个无法避免的问题,就是过热,尤其是长明灯。所以一般的长明灯用的都是双层结构,即里面有一个容器装灯油,外层则装水用以冷却灯油。这样在防止油温过高的同时,还能降低灯油的受热挥发。”

“那又怎么样?”“地中海”十分不屑地说,反倒是一旁的韩城,明显从眼神中就能看出对我的态度大为改观了。

我没理“地中海”,继续说道:“我不知道印度佛教是怎样的,但藏传佛教和中土佛教就有所不同。由于地理环境等因素,藏传佛教的长明灯用的是挥发性比素油低很多的酥油,更耐烧持久。明成祖对藏传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是世所共知的。琉璃佛塔建造之时,为了更好地达到长明效果,就使用了酥油,所以当时的长明灯也抛弃了旧的内外层结构,而改成了座托分离的设计,底座和装酥油的托都设计成了莲花状,上下合璧就变成了佛教中的莲台宝座形状。”我一伸手就把灯上面那个莲花托盘给摘了下来。这种设计很精巧,底座里有个活扣,平时可以固定住托盘,更换托盘时只要略加施力就行。

这个细节让我暗暗一惊,因为我关于琉璃佛灯结构的知识,来源于小时候老石头说过的话。实际上用肉眼我并不能判断手里这灯是不是这种结构,没想到居然真的是。那不就意味着,这盏赝品佛灯,早在十几年前甚至更早就先于真佛灯面世之前存在了?

“罗里吧嗦了一大堆,谁知道你要说什么!”“地中海”不耐烦了,伸手就想抓我手里的佛灯。韩城突然拦住他道:“让他说下去。”

我看韩城眉宇紧蹙,知道我的话起作用了,便接着道:“酥油这玩意儿,是藏民从牛奶或羊奶中提炼出来的,脂肪含量非常高,长期烧酥油的铜灯内壁会形成一层厚厚的油脂膜,因为这层油脂膜的关系,之后会形成一层光滑而明亮的包浆。而铜器做假包浆的方法,通常就是抹了油之后再拿火烘烤,反复多次后就能形成人造包浆。但是这种包浆色泽偏暗,触感生硬。所以这种玩意儿骗骗门外汉就算了,”我故意看了“地中海”一眼,“真拿出去公之于众,那可就贻笑大方了。韩警官,到时候谁才是真正的千古罪人,就不好说咯。”

“地中海”被我几句话一说,顿时泄了底气,马上慌张地和韩城商量道:“要不……还是请苏老先生来掌掌眼?毕竟台湾那边的佛灯就是他给鉴定的,而且这小子说的好像也有些道理 。”

我听他提到什么“苏老先生”,好像有点耳熟,但一时间也想不起来是谁。不过无论怎样,这位鉴定了佛灯真品的“苏老先生”,水平自然不是“地中海”这种草包能比的。

两人又商量了几句,“地中海”就往外走,我忙喊道:“喂,老同志,麻烦你跟那苏老先生说一下。明永乐年间,官制的铜器用的都是风磨铜,这种铜经过反复提炼,其中掺入了金、银等贵金属,这琉璃塔是永乐皇帝在南京功绩的重中之重,所用佛灯必然不会例外。而造假者就算是知道这一点而加入了贵金属,也无法知道具体的比例。让他比对一下重量,真假就一目了然了。”

我所说的“重量”这一点,假如单论,是不足为凭的。但如果有真品或资料数据做对比,那就是一个致命的破绽了!

“地中海”回头看看我,脸上的表情仿佛是个逃课的学生突然见到了老师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