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6/9页)

齐大庸见莫小苹忙着记录,有点儿不耐烦:“记什么记?不用记!以后慢慢就都知道了!”

莫小苹放下笔,心里高兴,齐大庸又像是讲台上的测谎专家了。

齐大庸从书柜里拿出几本书,往莫小苹的桌子上一扔:“你先看着,不明白的地方问我。不用急,等有了案子,实地操作的时候,我一教你就全会了。”齐大庸说完,又松松垮垮到一边抽烟去了。

齐大庸扔给她的那几本书都是关于测谎技术和心理学方面的,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其中一本是弗洛伊德的《释梦》。在大学的时候,老师曾向莫小苹他们推荐过这本书。老师还说,学心理学的,不可不读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书很多,但是,《释梦》最好。这本是著名心理学家孙名之翻译的,文字易懂,又准确。

可是,这本老师认为的好书,却没得到同学们的好评,大家都说似懂非懂的,到图书馆随便翻翻就放下了。

莫小苹翻开另一本,见一段文字被画了横线,心想,也许是师傅画的,说明这段文字重要。画了横线的内容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测谎检查方法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准绳问题测试法,一种是犯罪情节测试法,第三种是紧张峰测试法。三种方法中,美国人最推崇准绳问题法。中国的测谎历史短,应用很不普遍,目前主要局限在犯罪侦查阶段使用。中国也没有专职的测谎员,不少兼职测谎员喜欢照搬准绳问题法……”

莫小苹用心琢磨着这段话,尤其是最后一句话,让她感到一种不甘,还有点儿责任在肩的分量。她想,对于自己来说,中国测谎历史短不见得不是好事,创新空间大,正合自己渴望摔打锤炼之意。

正想着,电话铃声吓了她一跳,她赶忙拿起话筒,是个女的,口气还挺冲:“齐大庸在不在?让他接电话!”

莫小苹说:“师傅不在,他今天在家休息。”

女的说:“他没在家,我往家里打电话了,昨天他说他今天在单位加班。”

“那,要不您打师傅的手机?”莫小苹猜可能是齐大庸的妻子。

“他关机了。要是能找到他,我还会往这儿打吗?”女的说。

“师傅今天没在单位加班。您是师母吧?我是莫小苹,新来的。”

“什么师傅、师母的!”女的不客气。

“师傅的确没在办公室,要不,我马上给师傅打手机,让师傅给您回电话?”莫小苹热情地说。

挂了电话,莫小苹马上拨打齐大庸的手机,果然传来拨打电话关机的提示声,再拨,还是关机。

5

宁远到了画室。雇员正在打扫卫生。

画室开张,热闹了好几天,今天终于安静下来了。宁远径直走到自己的办公区。

画室安静了,宁远的心却不安静。拥有自己的画室,是他儿时的一个梦想,现在终于实现了,他的同学和朋友无不羡慕。小小的画室,将是他制造理想的地方,他要把这里建成一个远离世俗的艺术宫殿,成为喧嚣之中的一片净土。

宁远打开电脑,调出莫小苹的照片,点击放大。按他们画画的行话说,莫小苹属于那种特别入画的人,能让画家产生强烈的创作冲动,这样的人不多,特别是在城市,已经不易找到了。

宁远看着屏幕上的莫小苹,圆形头,脸稍长,神态、姿势给人一种传统美,而眼神却透着一种冷峻和理性。

他走到画架前,拿起笔,在画布上画一条中轴线,然后是人头外形,标出发际、鼻端、下颌的位置,接着,用直线画出外轮廓和五官位置,眼窝较深,鼻子挺直,他又把明暗和结构关系涂上,眼窝、眼睛、鼻孔、口缝线画好,头部突出的额结节、颧骨、眉弓、下颌角画好后,莫小苹的容貌就浮出了画布。

“好啊你!未经本人同意,就随便画人家的肖像!”莫小苹笑吟吟站在宁远身后,“小心我告你侵犯肖像权!”

“啊,沙威来了!”

“你别老是‘沙威’、‘沙威’地叫,我有名字!叫我小苹,我爸爸妈妈都这么叫。”

“好!好!小苹!我的画室开张,等了你好几天,希望你能来,也不见你的影子,还以为你不来了呢。”宁远高兴地搓着手。

“不是没时间嘛!我刚到新单位报到,事情多,也不好因私请假。另外,刚开张的时候,来的肯定都是你的同行,我来了也插不上话。不过,你的盛情难却,今天特意补上。”

莫小苹说着,把一束花捧给宁远:“开张大吉!”

“谢谢!这几天来的那么多人,也抵不上你一个!”宁远搬过一把椅子。

“是吗?我有那么重要吗?”

“有!绝对有!请坐!”

莫小苹坐下,看着宁远,笑了笑,低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