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潜入巴格达(第10/10页)

其中一件物品是折叠式卫星天线,收起来如同一把短短的折叠伞。另一件是收发报机,其功率大于马丁在科威特时用过的那一台。在伊拉克,再也不会有边在沙漠里游荡边发报的那种便利条件了。长时间发报会暴露自己,这就是为什么除了镉银电池之外,夹层里还有最后一件物品,一台磁带录音机,而且是一台特殊的录音机。

新技术产品刚刚开发出来时,似乎都体积庞大、使用麻烦,然后随着技术的进步,内部机件越来越复杂,但体积却越来越小,而操作越来越简便。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特工们偷运进法国交给英国特种行动队使用的无线电台,用现代标准来衡量简直是一场噩梦。那种发报机,一台就会占据整个手提箱,所需的天线有几码长,电子管的尺寸有电灯泡那么大,还只能发射摩尔斯电码。报务员要花很长时间敲击电码,其间德国的反间特工队就能测出发报源头,从而可以包抄进去。

马丁的磁带录音机操作起来很简便,但功能非常全面。发报时,先对着话筒,将长达十分钟的信息慢慢地、清楚地读出来,用一块硅晶片把这段话加密成一段乱七八糟的音频,即使伊拉克人截取了也无法破译,之后再把这段已经加密的音频录到录音带上。

之后,把磁带倒带,再让它重新录音,但这次以二百倍的速度,把这段信息压缩成无法追踪的三秒钟的噼啪声。

连接上卫星天线、电池和录音机后,发报机要发射出去的就是这种噼啪声。在利雅得,这段信息会被接收到,降慢,解密,重新清楚地播放出来。

当长途客车在拉马迪停下后,马丁下车转上了另一辆长途大巴。第二辆汽车经过哈巴尼亚湖和老旧的皇家空军基地(现已改造成一个现代化的伊拉克战斗机机场),最后停在了巴格达郊外,所有旅客都接受了身份证检查。

马丁低声下气地排在队伍里,手里提着装鸡的篮子。旅客们依次向警察中士坐着的桌子走过去。轮到马丁时,他把柳条篮往地上一放,出示了他的身份证。中士看了看身份证。中士已经工作了长长的一整天,又热又渴。他指了指身份证上出生地一栏。

“这个地方在哪里?”

“是在巴吉北边的一个小村子。那里的西瓜很有名,贝依。”

中士的嘴巴颤动了一下。贝依是早在土耳其帝国时代的一种尊称,现在很少听到,只有来自边远贫困地区的人才这么说。他挥手示意让马丁离开。马丁提起鸡篮重新上了客车。

七点不到,大客车慢慢停了下来,马丁下车进入了卡迪米亚区的巴格达长途汽车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