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碎尸(第5/7页)

刘思缈把缠绕在头发上的那些草粒慢慢地摘下来:“附近又没有围观者,当然可以交流,除非,你我之间有一个是凶手。”

话太冷,以至于蕾蓉的身子轻轻一颤:“你说的这是什么话啊!”

刘思缈也觉得自己说得不合适:“对不起。我谈谈我的看法。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这里仅仅是埋尸现场,而不是凶杀现场,因为没有任何搏斗痕迹。现场可疑的足迹一共有三趟,都是有进有出。足迹均为皮鞋造成,规格也一致。所不同的是前两趟足迹的鞋底花纹呈横向波浪形,而第三趟足迹显示的鞋底是圆点横条花纹……”

“这么说,前两趟是一个人留下的,第三趟是另一个人留下的?”

蕾蓉没想到刘思缈在这么短的时间就能掌握如此多的信息,感到非常好奇。

刘思缈摇了摇头:“现在还不能肯定。鞋底花纹虽然不同,但鞋的规格一致,所以更可能是同一个人换了双鞋导致的。这三趟足迹,我按照新旧程度推断,为三个不同的时间走入现场形成。其中,第一趟的残留最为密集,范围也最大,显示这个人是把整个土丘仔细走了一遍,目的很可能是寻找哪个地方更适宜埋尸。”

刘思缈一面说一面按照足迹,像小鹿一样在草丛间模仿着走动,又道:“第二趟足迹,我认为是犯人在埋藏尸体时留下的。”

“为什么呢?”蕾蓉越发地好奇了,从足迹中怎么可能看出这么多的东西?

“每个人的行走都有自己的习惯,形成一定的步幅特征。步幅特征体现在左右脚运动之间的关系上,包括步长、步宽和步角。”刘思缈说,“正常行走条件下,人的步幅特征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人的心理因素、地面条件和负重等,都会引起步幅特征的改变。”

“你看,这第二趟足迹,走向埋尸地点的与离开时的相比,在步幅特征上出现了明显的差别。”刘思缈指着地面对蕾蓉说,“幅度缩短了、宽度加大、步角明显缩小了,步行线有变成曲线状的特征。另外,此人的步态特征也变了——步态特征是指行走时每只脚在起脚、碾脚、落脚过程中的运步规律特点。第二趟足迹中,走向埋尸地点的足迹的步态特征,有压痕加重、重压部位前移、擦痕和挑痕加大、抠痕加重等改变,这说明了什么?”

蕾蓉摇了摇头。

刘思缈弯下腰,边做着背包袱行走的动作边说:“你看,只有在背负重物的情况下,步幅特征和步态特征才会出现这样的改变啊,而离开时没有了重物,步幅特征和步态特征就恢复了正常,和第一趟足迹完全一致了。”

“还有,根据鞋印长度、步长、压痕等推断,凶嫌的身高应该在一米八左右。”刘思缈沉思道,“但是,第三趟足迹就非常古怪了,我现在还搞不太明白两点……”

在旁边一直望着她的蕾蓉,此时嘴角挂上了微笑。蕾蓉并不喜欢太骄傲的人,但是她由衷地感到,刘思缈的傲慢是有道理的。作为法医,她经常和刑警一起出现场,但是从来没有见到刘思缈这样,专业知识如此丰富,而对待现场又如此认真的人,“她办案时有如热恋,不顾一切,心无旁骛,痴到极点也聪明到极点。”蕾蓉想。

“哪两点你还搞不太明白?”蕾蓉问。

“第一点:第三趟足迹与第一二趟足迹到底是不是一个人留下的?”刘思缈说,“它们的步态特征的确非常相像。步态特征有一个三步原则,就是无论怎么伪装成另一个人行走,从第三步开始,一定会暴露出自己的步态特征,除非长时间练习……但是,第三趟足迹的边沿呈现轻微的不完整,而且出现了擦挑痕……也许是我多心了?”

“这些说明了什么呢?”蕾蓉听得一头雾水。

这些都是小脚穿大鞋的表现,不过也难说……”刘思缈嘀咕着,“我更想弄清楚的是第二点困惑:既然他已经在第二趟足迹中把尸体掩埋了,那么为什么他还要走这第三趟?他应该从此远离埋尸地点,避免嫌疑才对啊!”

远方,尽管没有太阳,但无疑,原本灰涩的天宇,正在一点点地阴暗下去,仿佛一张正在慢慢合拢的嘴巴,即将把这座兽脊般的土丘吞掉。蕾蓉心里突然一沉,感到自失起来,于是对刘思缈说:“咱们趁着天没黑,赶快给尸体做初步勘验吧。”

两个人走到装有碎尸的两个黑色塑料袋旁边,先观察掩埋塑料袋的土坑,坑挖得很浅,面积却很大,掘痕混乱,形状也极不规则,刘思缈观察了一下说:“这是外行挖的坑,用的工具是……探路者小号三折锹,型号EK1101,规格是25×16cm的那种。”

两个黑色塑料袋再普通不过,大凡在小商品批发市场逛过的人都会熟悉,现在都已经从形状不规则的土坑里挖掘了出来。其中一个袋子被撕裂开了一个口子,是那个发现尸体的小男孩造成的,从里面露出一节断肢,是胳膊的上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