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第20/32页)

盛大雷虽毕业于公安大学,但父亲是商人,对于官场他一窍不通,加上从小锦衣玉食,从来没有真正地扎根于社会基层,对于世事之繁复没有切身的感受。

起初,夏璋也并非不想结交盛大雷,反而是盛大雷并不喜欢他。盛大雷看不惯夏璋的假谦虚与真小人做派,这人让他想起自己在大学时认识的某个学长,那人也是把庸俗的官场规则直接并轨到感情世界和生活中来。

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时间久了,夏璋对盛大雷也没了耐心,用他私下里说的话就是:“我巴结得着他吗?省厅的干部,人事、财政都是省里管!”

夏璋对盛大雷的态度变化非常明显,从一开始偶尔称呼“盛部长”还带有一丝恭维的意味,后来只剩下嘲讽的含义。

人都是现实的,慢慢地,盛大雷也察觉到了自己在队里的处境在变化。之前,队里加完班,晚上吃消夜都喊着盛大雷,后来有一次大家好像都忘记喊他了,再后来这种“偶然”的次数多了起来。

盛大雷试图去探究原因,原因也逐渐如同退潮后海边的礁石,棱角明显地凸显出来。每次讨论案子,以前大家争先恐后地发言,现在,大家都不发言,低头看手机,都等着盛大雷发言。盛大雷也是年轻气盛,盘算还有一个季度就该满一年了,自己还得回北京,也就懒得再费尽心思做什么解释或补救了。

有的人适合在社会土壤中生根发芽,有的人适合在柴米油盐中打滚,老话讲的“男怕入错行”,其实也包含着个性与工作环境不匹配的因素。

盛大雷开始压抑个人意见,但眼见侦破方向被带得进入了错误的方向,最终还是会忍不住一吐为快。他并没有觉得自己是侦破天才,但天赋确实是有的,这种天赋就是一种“感觉”,建立在对人情世故知道得少,反而思想被约束得也少的基础上。这种“感觉”也是由于在年纪轻轻见过世面,又读过一些书,从国际化城市再回望三线城市时的高屋建瓴。

盛大雷记得大四毕业前夕,北京市公安局便衣总队一位老民警到公安大学来给毕业生做报告,传授经验。老民警中专文化,浸淫京城便衣反扒系统三十余年,创下了响当当的名号。

老民警语言表达能力一般,在讲台上提及最多的词就是“感觉”。他坦承自己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突然就有了感觉。这种感觉就是站在王府井大街的人海中,周围熙熙攘攘,他能一眼定位隐藏其中的那些扒手,无论扒手当时的表情是多么淡定和悠闲,看上去或许只是问路的外地游客,或者携手同游的情侣,甚至是背着书包的学生。他就是能感觉到扒手的气场,那是一种对身体磁场的神奇捕捉能力。

当时的盛大雷,听不太明白那个老民警说的“感觉”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甚至觉得老民警词不达意,认为老民警或许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直到他来清北后,突然感觉憋了很久的一股气疏解了出来,就好比坐在课堂上持续四年听老师采用各种生动的教学手段授课,然后又到公安部这个顶级大师课堂上耳濡目染了一年多,还有多次跟随秦臻副局长到各地指导督办大案,心里有了不少心得,着急下手尝试,终于抓耳挠腮地等到了在江湖里大显身手的机会。

清北就是盛大雷的江湖。一切想法都有了施展的空间和土壤,从无意中协助刑警队破的一起案子开始,他打通了一个“脉门”,业务上豁然开朗,也明白了当年老民警说的“感觉”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那件事情,就发生在他刚到清北的第二周。

15

那起案子在盛大雷接触之前,在当地很是轰动过一阵子。当地一所知名的贵族小学一位十岁的小姑娘放学后失踪。刑警队把所有与小姑娘有关的人员调查了一遍,没有发现任何有针对性的作案动机。小姑娘周边的人的作案嫌疑被一一排除。时间长了,此案被归为疑似“流动人口拐卖儿童案件”,搁置了起来。

盛大雷刚到清北,队里也没给这位从公安部下来的年轻高才生安排什么任务,只是让他跟着同事多看、多听、多学。其实也是因为他们还不了解他们眼中的这个娃娃兵,不知道该怎么用。

盛大雷闲来无事,翻看积压案件材料,对这个小姑娘的失踪案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翻看了大量的调查和访谈材料,还调取了走失当天的录像。失踪当天,清北盛夏暴雨,人们都打着伞,小学生都穿着校服,所以这个小姑娘在下午5点从学校大门走出时就混入了监控录像中千篇一律的“雨伞”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