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师秘踪(第7/8页)

王三郎脸色陡变:“我早已说过不是我杀的。”

“不错,杀死钟先生的不是你,我是问谁杀的,为什么杀?”

“不知道。”

“不知道?你在他被杀后又去他胸前腹下狠戳七八刀,却是为何?”

王三郎仰起了头,叫道:“只恨我没亲手宰了这条老狗!倘是他活着时见我,倒真做了我刀下之鬼。”

“放肆!”狄公厉声喝道:“刀刺一具死尸借以消恨泄忿,只是懦夫的行止。我并不想多加追究。此刻我只问你,你与黄莺儿私下往来有多少时间了?”

王三郎的脸上顿时泛出红晕,目光柔软了不少:“一年多了。老爷,黄莺小姐是个好姑娘,虽是哑,却不聋,通晓人事,玲珑可爱。外边人只道她呆痴,不知她还识得二三千字哩,而我,斗大的字不识一篓。”

狄公点点头,从衣袖中取出那三两银子:“王三郎。你将这银子拿去吧,去买一条新船,娶黄莺儿为妻。以后就在这河里打鱼为生,夫妻间和睦相爱,不许反目。你这暴性子也该改改了。不过,此刻还得委屈你再蹲几个时辰大牢。”

狄公拍手,衙役急忙进来书斋——他一直在书斋外监伺,这里王三郎一有不轨,他便冲进来接应。

狄公命衙役将王三郎押回大牢监护,然后去外厅值房将林嗣昌带来书斋——狄公估计他此刻已来了衙门。

窗外浙浙沥沥又下起雨来,衙院花园内仍笼罩着一重令人心灰意懒的黄雾。花木都没精打采,低垂着头,似乎也因这阴霉天气感到窒息。

狄公自语道:“王三郎果然笃信河神、雨师之类的鬼话,他对雨师表现出的那种隐隐的痛楚不是很发人深思么?”

他慢慢端起茶盅,呷了几口,顿觉茶味精香,爽人心脾。

“洪亮,你去将本县有关祭祀、巫觋、河神、山鬼的各种记载都找来,这对我们勘破案子很有帮助。许多歹人正是利用百姓的愚昧无知来犯科作奸的。”

衙役引林嗣昌进来内衙书斋。

狄公道:“林先生来得正好。原本我想钟慕期既然亡故,而你又是铺子的二掌柜,这钟记质库理应转到你的名下。不料钟先生早就立了遗嘱,存放县衙有司。适才洪参军整理钟先生案卷存档时才发现。他要将铺子的存银抽出五百两来给一个女子。”

林嗣昌不听则罢,一听怒从心起:“钟慕期要将五百两银子送给那哑巴小淫妇?”

“林先生休要张皇,昨夜钟先生出门前便正是与你当面说了此事。他说他要从铺子存银里提一笔钱给住在北门外谯楼里的黄莺小姐,就是你说的那哑巴姑娘。你们于是发生了争吵,这一点你家中的侍童可以作证。他亲耳听见你们俩争吵的话题。”

林嗣昌道:“我并不想否认争吵之事,我哪里可能说服得动他?他气势汹汹,一反常态,不许我管他的闲事。我其实是为他好哩,谁都知道那哑巴小淫妇与王三郎打得火热,他这么冒冒失失闯入其中,后果不难揣想。钟先生不听我的忠告、怒气冲冲出了门.他去了那谯楼。王三郎岂肯与他干休?如今果然被王三郎所害,不正是飞蛾投火,自寻死路么?悔当初没能拖留住他。即便是跟随他去那谯楼亦好,临急也好助他一臂之力,也不至于坏了性命。”

“林先生这话说错了,昨夜,你正是尾随着他去了那谯楼。”狄公的声音变了调。

“不,不,北门外军营驻戍,官道上一向有士兵巡逻,戍楼上又有宵岗监视,过去不得。”

狄公冷冷地说:“你说过你们俩都去过那一带钓鱼,地形焉能不熟。河边正有一条小径,穿过沼泽地边上的芦苇丛可径到那座谯楼。昨夜,大雨滂沦,巡丁及戍岗只顾及官道,那条小径他们并不留意。钟先生以往大雨之夜都扮做‘雨师’去与黄莺小姐厮会。黄莺儿天真纯朴,不辨真伪,又笃信河神、雨师之说,故乐意献身于他。钟慕期邪行毙命,固然咎由自取,但杀死他的并非王三郎而是你林嗣昌——你尾随他到了那谯楼上,一刀刺入他的背脊。黄莺儿还证实你昨夜穿着黑衣裤,她不辨其中委曲,认你作‘黑妖’,她只认‘黑妖杀雨师’——如今林先生还有什么花言巧语可狡辩的。”

林嗣昌大惊失色,抵赖道:“老爷岂可信中编派,厚诬小民。”

狄公道:“裴氏那张典质的票据便是明证,那票据是谯楼现场钟先生尸身边拣到的。你曾亲口对我说,钟先生两年来已不理质铺中事务,如何他身边会有一张当日签押的典质票据?故我断定是你林嗣昌抽刀暗害钟先生时,不慎从衣袖中掉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