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东风昨夜(第6/13页)

张尧封却是没那个胆子,正迟疑间,曹诚已然蹒跚走了过来,笑道:“张公子可否同意娶小女为妻?你放心,我也绝不会让你上门做倒插门女婿,我会单独为你们置办一所大宅子,应天也好,洛阳也好,开封也好,地点随你挑。”

张尧封忽然觉得死去的父母显灵了,好运瞬间天降,砸得他晕乎乎的,除了诚惶诚恐地连连点头、憧憬想象着曹云霄的花容月貌外,他记不起来任何事情。遽然间,眼前人影晃动,人人争相往外涌去,又有人扯了扯他的衣袖,他这才从晕眩的美梦中回过神来——厅外大概发生了什么大事,正有激烈的呼喝打斗之声——忙跟着曹诚、文洎一起往外赶去。

拥出来看时,竟是指挥使杨文广与一名身穿黑色劲衣的年轻男子正在徒手打斗。二人各自武艺不弱,火光中,但见一灰一黑两条人影倏忽贴在一起,倏忽分开,稍微站得近些,便能感到“嚯嚯”拳风刮面。

这是一场难得一见的好戏!杨文广是名将后人,用于教习宋军的梨花枪正是出自其家传绝学杨家枪,但自订立《澶渊之盟》以来,大宋久无战事,并没有多少人真正有机会见识传闻中天下无双的杨门功夫。那黑衣男子虽然较杨文广年轻,才十八九岁年纪,却有一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狠劲儿。二人势均力敌,各使出看家本事。围观的人们看到这精彩绝伦的一幕,竟不忍心出言喝止。甚至有人以为这不过是晏知府特意安排的另外一场助兴节目。

直到正在府署附近巡视的宋城县尉楚宏听到动静,率领武装弓手闯进来,举箭对准那黑衣男子,众人这才知道他是盗贼,逃脱了弓手追捕后又翻墙夜闯知府衙门,结果被正在庭院中散步的指挥使杨文广发现,这才动起手来。

楚宏喝令弓手举箭,又怕误伤杨文广,忙叫道:“小杨将军,你且退开。”

较量武艺,最难得的在于棋逢对手,对于高手尤其如此,所以即使是生死对头,也极易产生惺惺相惜之情。杨文广正斗得兴起,怎肯轻易罢手,非要在拳脚上跟对方分出个高下不可。楚宏见他不肯退下,只好顿箭不发。

包令仪赶出来时,一眼认出那黑衣男子来,忙叫道:“楚县尉,且慢!建侯,还不快些住手!”

原来那黑衣男子名叫张建侯,邓州南阳人氏,是包令仪夫人张氏的侄孙。他今日新到南京,天黑前入城,本是有急事赶来府署,却被府吏卒阻挡于门外,不得不翻墙进来。与杨文广动上手时,他大可以表明身份,但他见到对方身手极是了得,正是梦寐以求的对手,竟忍言不发,一心要在招式上分个高低。此刻听到祖姑父出言喝止,才不得不停了手,退开两步。他一退让,杨文广便也收手,往后退开。

闻声赶来的包拯挤过人群,扶住张建侯,问道:“之前不是来信说还要过七八日才能到南京么?怎么只有你一人?家母和小游呢?”

张建侯道:“乘船比乘车快许多,所以早到了。祖姑姑和小游都还在城外船上呢,我是天黑前一个人赶进城的。”

他在辈分上比包拯要低一辈,是包拯已故妻子张婉兄长张贤之子,该叫包拯姑父,但二人一起由包母张灵抚育长大,情若兄弟,说话也是极其随便,毫无长辈、晚辈之分。

包令仪斥责道:“既然如此,你该在城外陪同祖姑姑,明日一道进城。为何连夜闯进府署来捣乱?”

张建侯自幼父母双亡,由包令仪夫妇抚养长大,得到的宠爱尚在包拯之上,听祖姑父语气颇重,不由得有些气恼起来,气呼呼地道:“小子不是有意闯进官衙来捣乱,我是实在气不过!况且我也不知道祖姑父和姑父在这里!”

包拯知道自己这内侄自幼不好读书,只好舞枪弄棒,却素来以侠义自居,绝不至于无理到夜闯应天府官署,忙问道:“到底出了什么事?”张建侯愤然道:“寇相公灵柩就停在城外,寇夫人因付不起排岸司的过关钱而不得不滞留在河卡外,而这些个大官人却花着公款聚在这里胡吃胡喝,听说仅仅是为了替晏知府的女儿找个好男人。”

这话极是无礼,但晏殊却连难堪都暂时顾不上,抢过来捉住张建侯的手臂,急切地问道:“小公子说的寇相公,可是前宰相寇准?”

包拯忙介绍道:“这位就是晏知府。”张建侯道:“不错,正是晏知府你亲拟制书、驱逐出朝的寇准寇相公。”

当年宋真宗为皇后刘娥所制,寇准设法夺取刘娥大权不成,反被罢免宰相职务,罢相制书即由晏殊起草,此事天下尽知。晏殊虽只是奉刘娥之命行事,但也因此招来不少非议。他听了张建侯极尽讥诮的话,默然无语,竟转身往内堂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