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第3/3页)

【王勃就写了一首《乾元殿颂》。】

画面更迭,

来到东都洛阳的乾元殿旧址。

水墨组成的诗文覆盖在这美景之上。

【这首诗文,词藻华丽,把皇帝吹的那叫一个厉害。据说,唐高宗看完之后惊叹道:“真是我大唐的奇才啊!”

【这就是唐高宗对王勃的第一叹。】

【消息传出去之后,王勃名气水涨船高。人们将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组合在一起,称呼为四才子,也就是我们现在知道的“初唐四杰”。】

【王勃年纪轻轻,才十几岁,却成为了当时文坛的大佬级人物!爽文也不敢这么写!】

【与此同时,他也在皇城里面结交了不少好友。这天,他的一个朋友要离开长安,到四川当官,二人即将分别。】

话音落下,天幕中出现了全新的画面。

大唐的酒楼之中,两位年轻人正在吃饭,桌子上全是佳肴。

两位年轻人却兴致不高。

两人中年纪较大的人唉声叹气,声音里满是愁绪,拿着筷子,却没兴趣吃饭:“子安啊,我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他是土生土长的皇城人,亲朋好友都在这里,如今却要到四川当官。

交通不发达,往往再见就是永别,他实在高兴不起来。

对面的王勃也有些离别的愁绪,心情不佳,想了想还是提起精神,决定安慰朋友:“你别伤心,迟早有一天,你会回来的,我们也会再相见的。”

他思考良久,让侍从拿来纸笔,提笔写字,一气呵成。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大唐贞观年间

唐太宗李世民也会写诗,鉴赏能力也高,看到这首诗后,心中的愁绪消散一空,感慨道:“好诗啊好诗!”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如果是知己,即使远在天

涯,也像是从未分别的邻居。”

他说着说着,扭头看向自己的两个儿子李泰和李治。

“这首诗虽然说的是知己,但对兄弟也是一样。太子继位之后,你们需要前往封地,你们是至亲骨肉,即使隔得远,也像是邻居。”

除了李承乾,他最宠爱的就是这两个儿子,按照惯例,皇子封王之后需要前往封地,但是他和长孙皇后却舍不得,所以让他们一直留在长安,遥领封地。

李世民和自己的兄弟闹得不愉快,却希望自己的儿子们和和美美。

绝对不能重复上一代的悲剧,绝对不能让毒水在下一代蔓延。

两位皇子心中是怎么想的谁也不知道,面上恭恭敬敬:“孩儿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