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宁氏回盛京(第2/2页)

薄薄的饼皮,咸甜口的酱料,鸭肉鲜嫩多汁,最外面的一层还带着炙烤的香气。

黄瓜丝清爽解腻,而且,不用自己卷,吃着自然舒心。

燕明荞也是习惯丫鬟伺候的,顾言卷就卷了,这么大人了,总不会把自己给饿着。

把上面的鸭肉片下来,剩下的鸭架又可以让厨房做成鸭架汤和炸鸭架,燕明荞偏爱香辣味儿的,不过还有椒盐味儿的,味道也很好就是。

回去打包几只烤鸭带回去,给顾家拿两只,燕明荞拿回延安侯府两只。

燕明荞上元节能出来,二月份能和顾言一块儿出去踏青,但肯定得当天去当天回来的,三月份农忙,倒是不怎么好出去,去太傅府看看顾绵和银絮好了。

顾绵这个小姑娘也长大了,在屋里绣嫁衣,有时候燕明荞就觉得有点好笑,那个在七夕灯会上,看着成双成对佳人来来往往的小姑娘,都是好几年前以前的事了。

三月份过后就是四月份了,祖母要过来的。

所以,赶紧春暖花开吧,等成亲后,还能去万象寺还愿。

燕明荞觉得一切都很顺心,家里好,她生意好,而且越朝这两年的年景不错,也就前年的时候,兆州一带大雨,庄稼收成不好,但是朝廷赈灾及时,如今再去兆州,估计都该开春了,正准备翻地呢。

她希望一直这样,母亲好好的,二姐姐好,祖母也好,每个人都好好的。

回到燕安侯府,烤鸭给正院送去一只,有个致远堂送了只,燕明荞才回院子没一会儿,又有致远堂的丫鬟送吃食,说是新做的小吃,让燕明荞尝尝。

许静姝是会做人的,因为每年从燕明荞这儿拿的铺子分成不少,所以给燕明荞买的东西也多。不过就算买再多,她都能落不少银子。

如今,章辛媛不在府中,许静姝估计着,燕安侯府分家,起码要等五六年后,府上弟弟妹妹们都成亲了再说。

许静姝是不在意的,反正燕安侯府的事少,有婆婆主持大局,公公不管事,府里那几个公公的妾室也是安分守己的性子,这种时候,许静姝愿意做好大嫂,管着这个家,一家人也热闹。

而且,明远他们都很懂事,很照顾熙宜的。

但对燕明荞,许静姝是真的拿着当亲妹妹,说来也是缘分,当初成亲时明荞给她压床,等明荞成亲,不仅新郎官是当初一块压床的小公子,而且她的女儿还会去给明荞压床去呢。

怎么不算缘分呢。

就等老夫人过来了,好好准备成亲的事,他们燕安侯府,也就准备给明荞的嫁妆。许静姝觉得越是多,越好看,至于会不会让顾家大嫂不好过……反正是收在箱子里的,别人也看不见是什么,越多越好。

她和婆婆准备了不少,等过阵子明烨媳妇回来,也会添,还有外祖家,其他交好的夫人和小娘子,嫁妆可是一点都不少呢,多多益善,就是这个道理。

许静姝觉着,祖母开春回来正好,那会儿天暖和,就算盛京比萧阳热,可是,燕安侯府不缺银子,哪儿会用不起冰。

等到四月份,章辛媛带着延哥儿还有宁氏便回来了,只不过一个上旬回来的,一个在下旬。

章辛媛倒是没什么变化,带着儿子,依旧爽朗爱笑。但宁氏变了不少,头发全白了,人比前些年胖了些,背也弯了些,但看着精神,身子骨硬朗。

同来的还有于氏,她陪老夫人过来,路上照顾着,而且她很喜欢明荞,来盛京几次,都是明荞照顾她衣食住行,就顺便过来送侄女出来。

她也有儿媳的,家里事,用不着她管,什么时候回去都行。

燕明荞今日半个上午一个下午都待在了寿安堂,她有许多话要和祖母说。

跟祖母一块吃饭,给捏肩解乏,毕竟六十四岁的人了,身体不如以前,舟车劳顿肯定会困乏。

睡觉的时候她就在小榻上,然后晚上也在寿安堂留的饭。

宁氏不禁感叹,这个孙女是真的长大了,出落得越发好看比两三年前高挑明艳了不少。听说顾家的顾言也不错,她这把老骨头,能看着孙女出嫁,已然心满意足了。

“等什么时候,顾言下职了,让祖母看看他,祖母眼睛虽然花了,但心明镜似的,看人也准。”宁氏想看看顾言,够不够做明荞的夫婿,也不是她托大,仗着年纪大就为难人。

她怎么说也是长辈,来了,顾言不该上门拜访吗。

到时候看看为人处世,应该没什么大事,毕竟儿媳看过,中午吃饭的时候还夸来着呢。

祖孙俩正吃着饭,丫鬟来报,说顾言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