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宁氏回京(第3/4页)

陈管事若是放以前看的小说里,那就是万能管家,全能秘书。

她信上第一句就说“玉佩我很喜欢”,未免太自作多情了些。

她和楚堪疑也没别的可说的,定了亲的男女可以通信可以赠礼,但是不能过火,说出去燕国公府的女儿没教养。

燕明玉不能给府里添麻烦。

信上规规矩矩的,连关心的话都少,写了写楚铮的事,问了问楚堪疑在军营好不好,写了一页多,这封信就这么寄过去了。

七夕之后寄的信,八月中旬燕明玉收到了第一封回信。

并非是看了她的信才给回信的,因为信里第一句是已到西北,安好勿念。

这是楚堪疑到西北之后写的,告诉她,他已经到了,一切安好,不必挂念。

有时,这四个字,的确比“我很好不用想着我”好听些。

后头的几句就是干巴巴的在西北如何,吃饭练兵,吃饭练兵,这种生活,估计燕明荞见了都摇头,枯燥乏味得很。

燕明玉觉得这就是报平安的信,收好之后也没回,她七夕之后写了信,这会儿楚堪疑应该收到了吧。

过了五六日又收到了一封,还是没提玉佩的事,依旧是干巴巴的吃饭练兵。

九月初燕明玉收到了第三封信,信中说喜欢就好,燕明玉才明白过来,这是楚堪疑收到回信又给她回的信。

从盛京到西北有两千多里,送信快些,快马加鞭,好几个信使送一条路上的,半个多月能送回来。

这期间,燕明玉写了一封,楚堪疑回了三封。

她不知道这些是楚堪疑做这些事是从哪儿学来的,反正她还挺高兴的。

燕明玉其实不太在乎楚铮生母的事,以前还有句话叫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卢氏生下了楚铮,就冲这个燕明玉也不会觉得卢氏不好。

只是她没想到,本来以为的相敬如宾平静如水孤儿寡母的婚事,楚堪疑会成为最大的变数。

不是光会打仗。

让燕明玉怎么和宁氏说楚堪疑呢,未婚夫?写过信?

他们如今是什么关系,在婚前谈恋爱,还是说对未来夫人的关心,她也说不清。

只知道收到信时她挺高兴的,别的感觉就没有了。

喜欢根本谈不上,充其量就算了相互尊重的笔友。

兴许也有西北没有战事的原因,不然肯定会担心楚堪疑能不能回来。

楚铮懂事了,知道读书上进,明荞功不可没。

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楚堪疑这么多年,估计也知道顾家照顾家人了,也不错。

燕明玉不敢保证别的,但她觉得楚堪疑人品不错。

不必和刘熙远林褚比,因为都有了各自的婚事,再说就不妥了,但绝对比燕国公强。

燕明玉表情变了又变,“祖母,你让我怎么说……我,哎,反正明荞也都知道,明荞!”

燕明荞很听姐姐的话,她道:“祖母,我们在上元灯会看见镇北候府小世子救人了,他并非如外面传闻那样不堪。

他能仗义救人,还会照顾人,有赤子之心。尊敬长辈,性子憨直伶俐,想着保家卫国,是个很好的人。

至于镇北侯,那更是好人了,没有他,就没有越朝国泰民安的景象,他是个大好人。”

宁氏听着燕明荞说好话,不由一笑,“有这么好?”

当初刘夫人说的可是为了教养孩子才续娶的。

燕明荞摇了摇头,“祖母,您觉得这就好了呀,这还不是最好的呢。”

燕明荞卖了个关子,“您猜猜,还有什么好的。”

宁氏心道,还能图他岁数大,大明玉一轮?图他快三十了,一身伤病,死得快?还是图嫁过去守活寡,继子小不了自己几岁。

“还有啥好的?”

燕明荞道:“聘礼很多,府里上上下下对二姐姐很尊敬,还有小世子,把我母亲当亲外祖母!”

宁氏道:“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很快,她从燕明玉口中得知,镇北候府的一半家产做了聘礼,震惊的话都说不出来。

一半财产,那……

燕明玉道:“诚意很足,楚铮不是顽劣不堪的性子,您见了就知道。”

事已至此,婚事都定下来了,宁氏也只是问问,不可能跟镇北候府悔婚。

只能想着,多给孙女添些嫁妆,这样到婆家腰杆子也硬一些。

“好了,圣上赐婚,又是你姑姑看过的人,祖母还算放心,若是他对你不好,大不了拼了我这条老命不要!”

燕明玉噗嗤一笑:“您说这话做什么,就算对我不好,看在聘礼的份上,我也能忍受一二。”

燕明荞扒着宁氏的手,“祖母,您别光问二姐姐呀,还有我呢,您给我们的玉芳斋,您不知生意有多好!”

宁氏知道,月饼都送到萧阳去了,她还吃了呢,“你们姐妹俩呀,最能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