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 朱厚照做好人(27)(第2/3页)

武松、鲁智深、李逵都是《水浒传》里面的人物,水浒在大明不说是家喻户晓,起码像唐寅那样的读书人是肯定看过的。

“你缺一个及时雨宋江?”唐寅觉得有趣,他问孩子要来火柴盒赏玩,上面画着的梁山好汉画风有些熟悉。他觉得自己应该认识那个画师,但他一时间说不上来是谁。

他跟茶水摊的小孩商量:“我给你画一张半人高的及时雨,你把这三个小纸盒换给我,如何?”在他看来,自己画的一张大的水浒人物画来换几个小盒子,绝对是他亏了。

要不是他瞧着空盒子上的画有几分精巧,他才不会拿自己的画来换。

谁知这个孩子竟然不答应!

“才不要!”小孩抢回自己的火柴盒,做了一个鬼脸,“这个李逵可是我淘了好久,才淘换到的。外头卖的都是李鬼多,百十个李鬼里面才能出一个李逵!”

萧靖卖李逵的火柴盒的时候,使了一个心眼。他让文徵明画了两张,一张是李鬼,一张是李逵。李鬼的数量是李逵的百倍,想要买到一盒画着真李逵的火柴盒,几乎要的是欧王的运气。

“这个小盒子是叫做火柴盒吗?”唐寅不解地问,“柴火我倒是听得多,可是何为火柴?”

卖茶的老翁提起滚烫的开水,冲到碗里,摆到客人的面前。老人冲着孙子喊了一句:“去,翻一盒新火柴出来。”

小孩屁颠颠地把东西找出来了。

老翁打开小盒,拿出来一根小棍子。他把棍子黑的那一头在盒子侧面划了一下,瞬间升起一抹火光。他告诉唐寅:“客人有所不知,这个就是火柴。火柴是京城火柴厂卖的好东西,比火折子好使。您要是想要买到便宜量大的火柴,从这儿往东再走三里路,去到厂子的门口,有一个小的门面,各家杂货铺都在那里拿货。”

“厂子门口的火柴要二文钱一盒,能点亮五十次。如此算下来,不算贵。您若是买到的火柴盒上面有稀罕的画儿,城里有人专门收这个呢!”

唐寅听得一懂半懂的,他问:“及时雨宋江就是那种稀罕画儿?”

老翁身边的孩子抢着说话:“宋江的火柴盒能卖一百文!可贵了!”

这算什么神奇的操作?

饥饿营销?集邮流?开盲盒的乐趣?

每一盒火柴拆封之前,为了保持干燥,火柴厂会在包装上多糊一层油纸。要想知道底下的画是什么,得买下来拆开包装才知道。

大明人们提前感受到了开盲盒的快乐,只要十块钱,就能买到一个火柴盲盒。

唐寅在见到好友之前,被茶摊上的祖孙指点了一条实实在在的“发财之路”。他沿途找到火柴厂门口,一口气买了一百盒火柴。他蹭了城里杂货铺进货的骡车,顺利进入北京城。

他按照文徵明在信里写的地址,找到了吱儿胡同的第三户人家。

他敲门了。

“叩,叩,叩。”

开门的是一个半大孩子,大约八九岁年纪。这娃一看到唐寅,他认得人,飞快到跑到院子里喊人:“爹,唐伯伯来了,唐伯伯来了——”

“伯虎兄,好久不见!”

文徵明拍了拍身上的衣裳,笑容满面地把唐寅接进来院子里头。唐寅起初说要躲进去桃花庵的时候,文徵明劝了他不要如此消极,两人之间闹得有点不愉快。可是好友许久不见,如今见着了,十分想念。

唐寅看到文徵明的居住环境不错,文家孩子会笑会闹,稍微放心了一些。他从包裹里掏出来自己买的火柴,要送出去一半:“……路上来得急,没有给徵明一家带些礼物,有些抱歉。这些是我在京郊买的火柴,听闻京人爱用这个。”

文徵明一脸“你吃了大亏”的样子,拉着唐寅去到自己的书房。他拉开一只抽屉,全部都是摆得整整齐齐的火柴。他再拉开旁边的抽屉,还是满满当当的火柴。

他有些后悔:“哎呀,早知道你要买这个,我铁定要写信拦你!”

“这,这……”

唐寅有些反应不过来,文家有那么多火柴,到底要用到何年何月啊。

文徵明拿出自己新作的画稿,要给好友鉴赏。他画得人物只有拇指般大,五官清晰可见,依稀可见是一个清秀的女子。文徵明最近画了好几稿,画得头顶快秃了,依旧不被甲方爸爸通过。

“伯虎兄,您帮我看看,水浒传的潘金莲到底该怎么画才好。万,啊不,东家叫我画一期潘金莲的火柴画,可是我画了好几个版本,东家一直不满意。”

“伯虎兄,你画的美人比我多,您看看要怎么改稿……”

唐寅低头,他看着这副小画,突然恍然大悟。他大声地说:“好你个文徵明,原来给火柴画画的人就是你!难怪我之前看着那个李逵什么的,觉得特别眼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