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非丞相在梦中,乃汝在梦中矣!(第3/3页)

现在看来,这个策略还是很成功的。

“苏先生也认为不应该出征么?”

贺拔岳疑惑问道,苏绰智谋过人。连苏绰都说不要指望战果,贺拔岳现在有点不确定这次出征是不是在浪费时间了。

“主公,在下只是说,此番有可能战败,但没有说出征是不必要的。府兵改制无论如何也要推进下去,找机会实战练兵,势在必行。发现了问题,那就必须要改进。不能等到生死大战时再去想这些问题。”

苏绰很是严肃的说道。

如果这波出击汉中都舍不得出兵,那他真要怀疑贺拔岳的胆略能不能做大事了!此战就算失败,也不会动摇关中的根基,有什么理由不搏一把呢?

“唉,如果能赢,那自然是最好了。”

贺拔岳叹息了一声,心里有股不好的预感。

如果可以,谁又想把一千精兵送出去肉包打狗呢?

但是与谋取汉中相比,还是检验府兵改制的成果更重要一些。这个痛苦的步骤,是不能省的。最起码,这次输了也输得起。

如果府兵制改革完成,所遭遇的第一场“大考”,就是要打生死存亡的大战。那才是让贺拔岳心惊胆裂的事情。

从战争中总结经验教训,有针对性的改进,非常必要。

不过这些不能跟李弼去说。要是李弼知道,估计他就要撂挑子了。

贺拔岳与苏绰之间非常有默契,不能说的话还是不要去说。贺拔岳感觉韦孝宽是不是应该也看出来了什么,他刚才在书房里的表现,像是在故意激怒李弼。

只是自己没有证据。

……

萧纪派出陈智祖去游说萧圆照麾下的将领,他的游说工作不能说完全没有效果,起码陈智祖说服了城固县守将倒戈。然而他还没来得及离开城固县,杨忠就带着五百精锐列阵于城外,用朝廷的一纸诏书,敲开了城门。

陈智祖很是憋屈的“被俘”,随即被杨忠叫来问话。

一番攀谈之后,杨忠从陈智祖这里套出了萧纪的真实想法,以及武陵郡王大军屯扎剑阁的事情,于是很大度的将陈智祖释放,让他回去给萧纪带消息:

朝廷三万大军即日便会抵达汉中,以防备关中的魏军偷袭。武陵郡王大可以把心放回肚子里去,贼军进犯,自有朝廷兵马抵御,所以他可以带着兵马从剑阁返回成都,不必白白消耗粮草了。

待朝廷大军击败魏国兵马,自会返回建康,不会长期在藩王封地驻留,更不会找借口削藩。

只要藩王谨守本分,天子开明大度,是不会骨肉相残的。

带着刘益守的亲笔信,陈智祖心惊胆战,又满怀疑虑的离开了城固县。

杨忠对陈智祖非常客气,因为朝廷并没有跟萧纪撕破脸,二者还是在“规则内”斗法。

但对于投靠萧纪的城固县守军,杨忠可就不讲什么客气了。包括守将在内,什长以上的,全部斩首以儆效尤!可谓是铁血手段。

杨忠也不去问他们为什么要投靠萧纪,是不是被逼,总之手段就是非常简单粗暴。

紧接着,杨忠命人在城头换上禁军的旗帜,安排城中百姓套上军服守城,又在城外设立一大营,让段韶领着五十人装样子,依旧是让百姓套上军服在大营凑数,内冒充士卒。

整体上就是作出一副大军抵达汉中,引而不发的架势。

得知朝廷的兵马已经到来,在南郑城内惶惶不可终日的萧圆照,终于把心定下来了。

而本来每天都会去府衙找萧圆照的王伟,似乎也懒得搭理此人,只是整日在所居别院饮酒作乐,时不时在城中挨家挨户的搜罗美人,但又对这里的庸脂俗粉不太看得上,一副色中饿鬼求而不得且气急败坏的模样。

萧圆照得知此事后,松了口气,也由得他去,不再搭理这件事。看到朝廷的兵马来了,两人似乎都松懈下来,各玩各的互不干扰。

然而就在杨忠的五百精锐屯扎城固县的第三天,萧圆照的“汉中王府”,来了一位不速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