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第2/3页)

“…………”

公孙遥见状,只得再次扯了扯他的衣袖,将他往边上拉:“你是不是压根没有将信送到舅父手上?他压根不知道我们今日要来?”

“不可能啊。”李怀叙暗自嘀咕着,边安抚她边往回走。

“娘子再等等,再等等……”

他不信,自己今日到扬州,程恪居然会半点准备也没有,复又站回到衙役面前,道:“小哥,实不相瞒,在下是刺史大人的亲外甥,今日方到扬州,想要拜见拜见他老人家……”

“昨儿个还有个冒充是刺史侄子的上门来,你们别是一伙的吧?”衙役不耐烦道。

“………………”

李怀叙彻底失语,指着自己浑身上下:“我这身穿着,我娘子如此打扮,难道还不足以证明我们是刺史的亲戚吗?”

“我们新任的刺史廉洁清正、爱民如子是出了名的,你们这般打扮,是要骗鬼吗?赶紧走赶紧走!”

衙役已经对他们彻底感到不耐烦,只差抄起手边的长棍来赶人。

李怀叙忙护住公孙遥跑远了些。

两人站在衙门前,面面相觑。

“你说的好听,说舅父定会为我们接风洗尘的。”公孙遥瞥着他。

“一定是哪里出了差错,说不定舅父此时此刻正在何处忙碌,来不及顾上我们。”

他边猜测着,边又回头,去看守在门边上的另一位衙役。

“官差小哥?”他客气道。

“刺史不在府上。”

“我是想问问,刺史今日究竟去了哪里,下午可能回来?”

这衙役是比上一个脾气好一点的,微微看了他一眼,道:“实话告诉你们吧,别想着刺史了,前几日扬州连绵大雨,洛村的堤坝毁了,刺史连夜赶去救人,主持大局,至今都没回来呢。”

“原来如此!”李怀叙逐渐黯淡下去的神情登时又恢复了明亮。

“我就知道,能叫舅父将我抛下的,唯有百姓!”

他宛如终于找到了可以下去的台阶,执着公孙遥的手,带她真正走了下去。

“舅父总是这般,爱民如子,一个小小村落里的事,也需要亲力亲为才行,大雍有舅父这般的好官,实在是幸事一件啊。”

“那我们如今怎么办,需要赶去洛村看看,还是就在这里等着舅父?”

“娘子一路舟车劳顿,天气又热,实在是辛苦了,这样,咱们先在城中歇歇脚,明日再赶往洛村,看看有没有什么能帮得上舅父的地方。”

“好。”

公孙遥也是这般想的。

倒不是她自己怕累,而是李怀叙的伤口。郎中给用了药之后便千叮咛万嘱咐,不能长时间颠簸,以及闷在炎热的地方,否则极容易复发难受。

所以他们这两日,既不敢叫马车跑得太快,又得在马车里备上足够的冰块。

若是又去洛村,一路山路颠簸,怕是于他伤口不好。

他们离开府衙,先行回了自己在扬州落脚的地方。

总算不是客栈,而是正儿八经的宅院。

公孙遥都不知李怀叙是何时置办的,这院子虽比不上他们在长安的王府大,但也绝对称不上小,足够他们夫妻二人带着惠娘蝉月以及一众丫鬟小厮护卫们住下。

而且,与长安的王府相比,眼前这院子俨然是正统的江南山水园林,每走一步都像漫步在水墨画中,假山与草木相宜,石桥与流水相得益彰,一步一景,一处一惊喜。

公孙遥跟着李怀叙弯弯绕绕,走了许久才走到他们的小院。

依旧是月洞门进去,院中居然还有潺潺的流水和错落有致的小山石。

“咱们先在扬州住段时日,听闻此处的二十四桥,最负盛名,待会儿我便先带娘子去逛逛。”

李怀叙卷起窗前的竹帘,与公孙遥兴致勃勃地望着窗外的小假山池。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是当今天下文人几乎无不曾听过的一句诗,将扬州的秀丽风情称颂到极致;保障湖的美景,也因此叫更多人神向往之。

公孙遥久闻大名,的确想见见,却不是如今这等时候。

她瞥了李怀叙一眼,无情道:“你还是先待在家中好好休息会儿吧,手臂上的伤还没好呢,如今日头又这般炎热,若是伤口更加严重了怎么办?咱们等傍晚凉爽一点了再出门,抑或是等将来日后,反正不急这一时半刻。”

“行,还是娘子最关心我。”

李怀叙嬉皮笑脸的,又摸到公孙遥身后抱住了她。

“那待会儿娘子替我换药,郎中前几日都教过你了,没必要再假手旁人了。”

呵,这死性不改的色中饿鬼。

公孙遥好气又好笑地扭头去看他,不懂他一个堂堂八尺高的男人,怎么这般爱黏人。

她想玩笑着将他赶走,又怕不小心碰到他的伤口,只能半推半就地答应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