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第5/5页)

客厅里的温度和外面没什么差别,但小白依旧活蹦乱跳,不像那两只小鸡崽,瑟瑟发抖地靠在离小煤炉最近的地方。

江暮云先是给小煤炉里添了几块煤,再把窗户打开一条小缝通风,自己则是抱着小白靠在了炉边,等温度升上来之后把手机开机。

现在网上能见到的南方IP已经很少了,零星几条都是正准备前往北方过冬的。

这种说法看上去挺滑稽,但在全球差不多统一低温的情况下,北方城市的基础建设确实更适合过冬。

至少现在北方的供暖没断。

只这一点,就足够有条件的人拖家带口迁徙过去了。

从第一次降温开始,飞机就因为磁场紊乱的缘故全部停运,铁路交通能正常运营的车次也不多,线上购票系统几次都被挤崩溃,抢票的人在车站排起了长队。

第一批有意迁徙的人还没搬完,第二次降温就来了,想要逃往北方的人数成倍增长。

这个时候再想买到近期北上的车票,已经不可能了,迁徙基本只能靠自驾。

比起向北方迁徙的,更多的还是因为种种原因,无法果断离开现居地的人。

这些人即使有车,即使车还能正常使用,也没办法前往北方避寒。

于此同时,江暮云的《极寒生存手册》也被许多人重新翻了出来。

先前没断电的时候,大家看这个话题更多是看着玩的,就和看人类倒霉日常、废话文学这类搞笑话题找乐子差不多。

零下二十多度而已,玩泼水成冰都只能浇自己一身。

有科技产品兜底,城市居民的生活虽然变得不方便了,但好像也算不上是什么大灾难。

甚至对于有些人来说,这种体验新奇又有趣,那次降温对他们来说,是欣喜大过抱怨的。

但现在不同了。

停电之后人们才意识到,没有了电暖,自己连晚上怎么睡觉都成了问题。

于是这份曾经被大家当成笑话书来看的《极寒生存手册》,在一部分人的心里,变成了真的生存手册。

尤其是在几个小时后,多数地区的供电恢复正常,但九成以上的居民都发现,自己家里的空调彻底罢工了,现在取暖只能靠电暖器的时候,不少人都开始思考在家里盖冰屋的可行性了。

随着供电恢复,上网的人越来越多,《极寒生存手册》的下载量迎来了井喷式爆发。

面对零下四五十度的低温,又有断水的先例在那摆着,再乐观的人也免不了对未来存了几分担忧。

在第二天一早到来的抢购潮,就是人们对这份担忧做出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