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第3/6页)

苏玉娇略微汗颜的往胡兰香身后躲了躲,她接过热情的老乡递来的米酒喝了一口,没想到这酒比张梅酿的辣多了。

她只是小小的抿了一口脸上瞬间就红了,胡兰香看她不会喝酒,便伸手拿过她的杯子帮她喝了,还替她跟旁边热情的村民解释:“我这妹妹年纪小,不会喝酒,咱们心意到了就行。”

离开了热情好客的老乡的欢迎队伍,王场长看时间不早了,想先领三人去吃饭。

严胜利摆了摆手说:“咱们今天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谈合作,还是先谈谈正事吧。”

王场长比他还迫不及待,如此自然就顺着他的意思,先领人去养殖场和皮革加工作坊去参观。

苏玉娇似懂非懂的一路上都跟在严胜利和胡兰香旁边看,并不插话,倒是胡兰香,也许是因为那一饼之缘,人看起来温和许多。

每每趁着严胜利和王场长走在前面谈事的时候,指着各处设施给她说部队采购的指标,像带徒弟那样,几乎苏玉娇提出的每个问题她都认真的讲解了。

采购这行干的多了,也不光光是要懂那些计划书,对他们要采购的物品也要有一定的了解,不然啥也不懂,很容易就被人坑了。

苏玉娇在这方面就是个纯新人,因为自己啥也不懂,有人愿意教的时候她还是很乐意听别人说教的,并且拿出了笔记本认真的记下了胡兰香说的重点。

其实仔细看下来,就能知道王场长这个人就是一个特别务实的人,农场的情况就和他之前描述过的一样,规模不算大,但管理的很好,牛栏和猪圈收拾的都很干净,即将出栏的牲畜也都达到了采购指标。

皮革加工作坊他们也去看了,总共也才七八个工位,但一看鞣制好的皮子就知道,全都是老手艺人做出来的活,皮子也确实都是好皮子。

就这么一路看下来,严胜利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真诚,王场长本人反倒是越发冷静下来。

他尽职尽责的领着三人四处转了一圈,期间也没有为自己为农场说好话,只有当严胜利问到管理方面的问题时,他的话才多了起来。

看到最后,魏竹根又来喊他们去吃饭,此时已经是下午一点半左右了,他们到农场时差不多是十二点多,考察了一个多小时,正好饿了。

魏竹根走在前面带路,今天这顿午饭就安排在他家,嗐,谁让王场长都四十多了还是孤家寡人一个呢。

他家就在挨着芭蕉林的村边边,魏竹根家一共五口人,房子是一栋两层小竹楼,底下是用碎石子和砖块压出来的地坪,吃饭的长矮桌就摆在院子里。

魏竹根他娘为了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拿出了自家珍藏的腊肉腊肠,还专门杀了一只家里下蛋的鸡。

一看这丰盛的饭菜严胜利就知道人家是拿出了最高的诚意来招待他们,他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大娘,王场长,你们真是太客气了,是我们叨扰了你们,随便吃点就行了……”

“那咋行呢,你们是客人,这点东西我们都怕拿不出手,还要谢谢你们不嫌弃才是。”魏竹根他娘端上来一大盆鸡汤,边给大家盛饭边笑道。

饭桌上也有一坛他们自家酿的酒,但严胜利他们就只意思意思的倒了半碗沾沾嘴,他们是来办正事的,哪里能又吃又喝的就享受起来了。

吃过饭,严胜利还留在下面跟王场长谈事情,魏竹根妈妈先领着她们两个女同志上了小竹楼二楼。

他们原本的计划就是要留宿一晚,但他们一开始是打算考察完就回市里住招待所的,但刚才吃饭的时候王场长和魏竹根他们都极力挽留,严胜利推辞不过,就和胡兰香商量了一下决定就留下来了。

魏家房间不多,分给两位女同志的是原本魏竹根妹妹住的房间,屋子不大,但看得出到处都仔细打扫过了,床上铺的竹席看着也像是新的。

“地方简陋,两位,两位同志多担待。”魏竹根他娘紧张的用手抓了抓身前的粗布围裙,讪讪笑道。

苏玉娇把带来的小包放到桌上,回身笑说:“我觉得这里挺好的,是我们麻烦大娘家了。”

“不麻烦!不麻烦!”妇人连连摆手,随后就先她们一步走下了楼梯。

胡兰香和苏玉娇俩人简单的休整了下,又下楼来找到严胜利,他们下午还要去看制皮工人鞣制皮革的步骤。

一行人再次走出门后,在村道上看见许多农场的乡亲们拿着收割芭蕉的工具正往另一侧的芭蕉林走去。

队伍里也有几个看起来跟这边环境格格不入的年轻男女,苏玉娇略瞟了一眼就猜出来,这些可能是下乡来的知青。

她收回视线后,就转回头专心和胡兰香说话,也就没发现,那群知青里头,有个戴眼镜的男同志正一眨不眨的盯着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