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清远道长(第3/4页)

齐鸢并非小纨绔,对香品一道不了解,但他听说过清远道长最擅长的一味香品叫绝尘香,此香气味清远,可令闻者百毒不侵。甚至有人传言,唐临当初带兵征战崖川时,便因此香抵住了西南一带的瘴气。

“孩儿记得的不多。”齐鸢道,“父亲似乎说过,清远道长在家里住过一段时间。”

齐方祖点了点头。

“道长和将军对我曾有活命之恩。那年也是这个时节,因端午香料上涨,我便跟船去岭南收香。谁想在海上遇到风浪,渔船被掀翻,我在海上飘了一天一夜……最后幸亏被俩位年轻公子救了起来。”

齐方祖将这段往事珍藏多年,除了夫人和母亲外,连亲兄弟都不曾讲过,此时跟齐鸢说起,抑制不住心中激动,嘴唇轻轻颤抖着。

“后来我才知道,下海救我的年轻公子是唐将军,另一位为我驱寒去毒的道士就是清远道长。”齐方祖道,“当时两位恩人自称是云游四方的闲人,我心中不安,离开前留下了家中住址和信物给他们,希望有朝一日能再见恩公。”

没想到的是,只此一别,再见竟是几年之后——清远道长被人赶出皇宫,无处可去,最后无奈拿着信物找到了齐府。

齐方祖为人侠义,安排他隐姓埋名,在书院住了半年,一切锦衣玉食地供着,并时常过去与清远道长作伴,甚至毫不避讳地与他一同研究香方。

也正是因为道长的指点,齐家的香品才会越来越好,有了如今的买卖。但清远道长并没有一直住下去,半年后,他忽然说要走,临走前给了齐方祖两箱宝物。

其中一箱是唐临珍藏的字画书籍,另一箱则是道长的私财,猫耳石便在其中。

道长千叮咛万嘱咐,让齐方祖不可将东西示人,否则东西和人都要遭殃。齐方祖一一应下,没想到几个月后,京城突然传来皇帝驾崩,庶子登基的消息。

再之后,便是唐临被抄家,满门上下无一幸免。

齐方祖听到这个消息时大为惊骇,千里迢迢奔去京城,想为唐临收殓。然而等他去了之后,才知道此事不可能。

唐临是被凌迟至死的,是真正的千刀万剐,尸骨无存。

京中百姓曾想为他收尸,然而朝廷对此严查,一旦抓到便是死罪。京中人人自危,以至于一代忠臣名匠,死后连个墓地都没有。齐方祖痛哭恩公三日,最后从刑场找到了一片衣角,带回家中,为唐临立了个衣冠冢。

之后年年清明,他都要按北方的习俗,为唐将军上坟。

齐鸢没想到清明那天,老夫人给自己的东西并非临时准备的,而是齐家年年都有。

“这些字画比咱家的金银珠宝要珍贵,这都是将军府的东西。”齐方祖低声道,“我这些年一直在想,唐家会不会有人活了下来?若那样的话,这些东西应当早早物归原主。”

清远道长既然能提前将将军府的藏品放在这里,那边说明唐临对自己的下场早就有了准备。他的妻儿会不会也提前安排了出来?

齐家父子陷入了沉默。

齐鸢没想到齐府的秘密竟然是这样的,清远道长的确很会看人。齐方祖憨厚仗义,知道这些东西会惹祸,也一直小心封存着。有时越是不起眼的人物,越值得托付大事。

“那两箱东西,从给祖母祝寿起便开始分批往外运了,如今已经安置好了。在我买下来的一处庄子里。我之前去看过一次,东西完好无损,藏的地方也十分隐蔽。”齐鸢解释道。

崔子明从给齐老夫人祝寿那天起,便跟王密他们一起来齐府。后来更是借口帮忙来做端午香包,日日过来运货,神不知鬼不觉。

齐鸢有次好奇,在崔子明藏完一包东珠后,一时兴起想要找出来。崔子明便笑呵呵地任由他搜,结果齐鸢都快要将崔子明扒光了,也没找到一粒珍珠。

“现在府上应当没什么特别的东西了。”齐鸢道,“父亲可安心经营着铺子,路引的事情我会另想办法。”

这事儿还不能找张御史。张御史知道钱知府刁难自己,但他的态度显然不想跟钱知府有冲突。

是因为谢兰庭吗?

谢兰庭帮助自己,但也不想让钱知府看出来。

齐鸢想不通为什么。

齐方祖长舒一口气,他之前只顾着为齐鸢上进读书而高兴,却没意识到这孩子的变化不止如此。

“你好像一下就长大了。”齐方祖欣慰道,“这次你落水差点没命,没想到竟是因祸得福。这次府试,你如果没中……”

“如果这次府试,孩儿中不了。”齐鸢立刻道,“孩儿想请父亲考虑捐……”话刚开头,就听外面一阵喧哗。

齐鸢愣住,只得将捐纳银子送自己入京的话咽下,跟齐方祖一同出去看看。